9月29日上午,山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法规新闻发布会在省人大会议厅举行。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成斌、省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王巨华、省体育局副局长杜荣参加会议。会议由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副主任潘新奇主持。
会上宣布,2024年9月28日,经省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山西省体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通过,将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条例》是我省体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共9章59条,包括总则、全民健身、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组织、体育场地设施、监督管理、附则等九个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发展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全民健身战略;促进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发展;提升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培育体育组织发展;完善体育场地设施。
《条例》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是《条例》关切民生福祉,突出普惠性。一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优化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布局,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鼓励开展体医结合的健康服务与疾病管理。二是对特殊人群参加体育活动给予支持,比如支持建设社区老年人多功能体育场地,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三是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为村和社区配备相应数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或者体育工作人员。四是规定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当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性体育场地设施的经营者或者管理者应当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等必要的急救器械、药品和具备急救技能的工作人员,加强急救安全保障。
其次是《条例》直指痛点难点,提高针对性。一是针对学校体育时间不足的问题,条例设置具体规定,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同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帮助学生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二是针对体育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条例规定重建的公共体育设施,一般不得小于原有规模。同时,新建、改建、扩建的居民社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同步配套居民日常健身的体育场地设施,并同步验收和投入使用。三是针对农村体育场地缺乏的问题,条例规定鼓励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建设农村公共健身场地、体育指导站点。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规划利用撤并的农村中小学校闲置体育场地设施,保障农村居民健身活动。
再次是《条例》立足未来发展,具有前瞻性。一是条例提出要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推动体育与健康、文化、旅游、养老、教育、科技、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鼓励发展区域特色体育产业。二是规范引导体育产业园区、体育运动类特色小镇、体育商业综合体等建设,促进体育产业集聚发展。三是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举办体育赛事活动,打造体育赛事品牌。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每年举办不少于五项单项体育赛事和一次综合性运动会。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商业性、群众性体育赛事。
本《条例》配套体育法的实施,立法思路与上位法精神高度一致;同时,立足省情实际,对体育法相关规定作了细化、拓展、完善,将多年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化上升为法规制度,衔接了现行的3件地方性法规,彰显了山西地方特色。《条例》的制定,必将有力促进我省体育全面发展。
【相关链接】
如何推动《条例》实施?
要加强学习宣传。重点在负有体育工作职责的行政机关、各级体育总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机构中开展培训和学习,将《条例》列入新一轮普法教育的重点,利用“全民健身日”“法制宣传日”等时节,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和各相关部门的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宣传《条例》,引导公众牢固树立依法治体意识,让全省人民对体育能够提高民生幸福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要加强组织协调。以《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继续完善相关工作运行机制,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特别是指导市、县建立完善符合本级本地工作需要的工作运行机制,构建全省体育发展新格局,推动《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落地落实。
要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全局,按照全民健身巩固基础、竞技体育为国争光、青少年体育增强后劲、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发展理念,出台各项配套制度,增强贯彻落实《条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体育工作系统化、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要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发挥好督促指导作用,配合省人大常委会适时对各地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重点对地方各级政府履行政府保障职责情况、相关部门履职情况、多部门联动情况等进行督查,推动法规实施,同时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做好《条例》实施效果评估相关工作。
我省促进全民健身采取的主要措施?
要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重点是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引导和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重点是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组织、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重要时节组织各类全民健身主题活动。
要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重点是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推广普及科学健身方法、促进青少年群体和特殊群体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要激发我省体育社会组织活力。重点是构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
要大力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重点是开展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和模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打造我省全民健身精品项目、全方位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拓展我省全民健身对外交流。
要继续加强全民健身保障工作。重点是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各项保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科学评价机制、加强安全保障。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霍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