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太原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太原市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七场发布会,介绍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新举措。
近年来,太原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全省“经营主体深化年”和太原市“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任务,升级市场监管服务营商环境“2.0”版本,建立“1+10”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围绕公平竞争审查、市场综合监管、规范行政执法、重点产业质量提升、知识产权、消费维权、食品安全、特种设备、药品安全、基层所(队)建设等10个方面,制定出台《“监管更精准、服务更高效、群众更满意”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十大行动方案》,扎实做好“有感服务”“无感监管”“内外兼修”三篇文章,持续打造太原市场监管品牌,着力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
聚焦发展需求,做好“有感服务”文章
——落细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结合信用提升三年行动任务,对内做优信用修复服务,出台《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经营异常名录管理规定》《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规定》,健全完善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开通网上信用修复申请受理,实现“不见面办公”;对外做强信用修复协同,联合市发展改革部门建立太原市经营主体信用修复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经营主体信用报告代替市场监管领域、知识产权领域无违法违规证明制度,助力企业轻松上市,同时配套升级“三书同达”告知制度(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修复告知书、信用异议申请流程告知书),让经营主体第一时间知晓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的条件、流程,及时纠正失信,重塑良好信用。
——深入推进“惠企直通车”。一是高质量打造外资企业登记窗口,优化外资企业“全代办”服务,全面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独任代办等六项制度。二是加大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推进“惠商保”2.0工程,累计为3341户个体工商户赔付2637.66万元;与邮储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开展政银合作,对“名特优新”等个体工商户提供授信融资支持,上半年累计提供普惠小额贷款20.62亿元,“个转企”率同比增长24%;9月6日在杏花岭区万达广场与省市场监管局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个体工商户服务月”启动仪式,对个体工商户开展分型分类精准帮扶,推荐入选“名特优新”名单。三是推动质量品牌和知识产权赋能发展,针对太原市首批“一高两先三特三新”重点产业链22家链主企业,建立13个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站、4个市级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开展质量问诊、标准宣贯、质量培训、“一对一”跟进指导等质量技术帮扶,助力155家小微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加大知识产权金融支持。一是投资900余万元,建成省内首个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面向政府、园区、企业、高校和服务机构等提供“线上”一站式服务,注册用户突破600户,累计点击量达60万次。二是投资2000万元,建成全省首批4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全部挂牌运营。三是设立5000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和5000万元知识产权投资基金,前三季度实现质押融资业务14笔,质押金额达3.2亿元。
规范市场秩序,做好“无感监管”文章
——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围绕加快构建新型综合监管机制等任务指标,辐射全市11个县(市、区、开发区)78.57万经营主体,创新构建协同高效的双随机“四+”综合监管体系,运用“一业一查”、“市抽县查”、“抽查事项1+X匹配”等模式,精准提升监管效能。一是双随机+制度建设,统筹推进“事前”规范引导。制定《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系统建立五大工作机制、六项精准手段,更新升级第二版《随机抽查事项清单》《重点监管事项清单》,配套制定问题线索转办移送处置机制、综合监管与靶向监管无缝衔接机制,有力夯实综合监管制度基础。二是双随机+“一业一查”,优化提升“事中”监管效能。按照“按事项管”向“按行业管”转变,修订《太原市市场监管领域“一业一查”综合监管事项清单(第三版)》,明确59个行业类别,87项抽查事项,完善配合部门联合抽查事项,厘清监管职责边界,最大程度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干扰,最大力度提升联合监管工作质效,1至9月份全市共开展“一业一查”410次,抽取监管对象4423户,联合部门覆盖率、抽查结果公示率均达100%。三是双随机+无缝衔接,牢固建立“事后”监管闭环。按照“两无一优先”原则(无真空、无交叉、跨部门综合监管优先),以监管事权清单为界,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靶向监管衔接联动,采取“线下比对、线上去重”的方式,从源头上避免重复抽查。同时,扎实做好双随机抽查“事后”衔接,及时移送转办问题线索,切实形成监管闭环。四是双随机+合规监管,全域规范监管执法行为。编制出台《太原市“一业一查”综合监管合规手册(第二版)(试行)》,根据不同业态类别,明确主体资格、经营行为、日常管理等合规事项,引导经营主体合规经营,从源头上减少违法失信行为。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安静期制度,每年1至2月份为“绝对安静期”,不安排双随机抽查检查。3至12月份为“相对安静期”,除年度抽查计划外,原则上不安排临时性双随机检查任务。
——严格规范执法。一是成立执法能力建设工作专班,研究制定《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工作规则》《市场监管领域规范行政执法十项规定》《涉企执法备案管理办法》《行政执法事权划分指南》等制度措施,将小过重罚、选择性执法纳入民生实事。二是在全省率先使用山西省市场监管执法办案平台,从源头上遏制任意执法,重复执法。今年以来,全市通过执法办案平台登记立案4900起,结案4381起,罚没款1892.6万元。三是深化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制定《行政执法事项清单》997项、《包容免罚清单》201项以及《减轻处罚清单》50项。
——用好公平竞争审查政策。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审政府、审企业,去存量、遏增量,全市年内增量审查384件;印发《太原市公平竞争审查跟班学习办法》,举办3期公平竞争审查跟学活动座谈交流会,开展公平竞争政策“进党校”品牌活动。
——加强重点领域专项监管。围绕“查办一案,规范一类,影响一域”目标,开展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专项整治、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医疗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医保领域欺诈骗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城镇燃气专项整治、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等11项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涉企收费领域,立案9起,罚没款146.01万元;食品领域,立案349起,罚没款27.66万元;医疗领域,立案22起,罚没款3100.5万元;城镇燃气领域,气瓶充装环节立案1起,燃气具销售环节立案18起,罚没款9.5万元,累计查扣气瓶800余只。
促进主体发展,做好“内外兼修”文章
——创优放心消费环境。印发《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三消”联动工作机制(试行)》,积极引导商家诚信经营,帮扶全市128家示范主体列入省级“放心消费示范创建培育库”。积极打造消费放心、维权安心的“放心消费在太原”品牌。截至目前,受理消费投诉31224件、消费举报691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51.95万元。
——做好标准示范企业培育。积极发挥政府引导、培育作用,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创新主体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8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41家。9项专利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优秀奖,第四届山西省专利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6个。
——积极打造品牌企业。2023年成立太原市品牌协会,推荐太重集团樊志勤申报第五届中国质量奖,获得个人提名奖。高质量完成第二届太原市政府质量奖评选,15家组织和个人获奖。发挥“山西精品”对专业镇品牌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围绕太原市重点企业积极培育打造“山西精品”,全市共21家企业获得“山西精品”认证,居全省首位。
——夯实监管执法队伍建设。一是建立“执法能力大讲堂”工作品牌,邀请名师、专家围绕法律运用、执法流程、办案实操等内容进行授课,强化提升干部队伍执法能力素质,打造监管铁军。二是坚持评建结合,组织成立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县(市、区)基层所队开展评定工作,11个基层所队被评为三星等级;同时,围绕基础建设、人员配备、装备保障、履职能力等基本信息,建立监管所档案,目前已建档完成61家,建档率达95%。三是设立该局“营商环境体验官工作站”,组织5名体验官定期进站,开展营商环境监督、体验、评价,反向监督各项惠企政策执行落地情况,倒逼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亚东说道,“下一步,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锚定‘六地’发展定位,扛起‘助企惠民’责任,以监管促规范,用服务谋发展,干在需要处、想到心坎里、走到跟前去,推动问题清单转为满意清单,不断在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营主体发展工作中展现市场监管新作为,向全市人民群众、经营主体交出一份民呼我为、企呼我应的高分答卷。”
(网易山西 黄晶 王雨萌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