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叶飘飘万物藏,岁月沉香悦时光。学习从不是孤岛上的独行,而是团队中的共鸣。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基本功,10月10日至17日,太原市万柏林区凤凰双语小学五年级语文数学教师讲听评课活动有序开展。
张敏老师执教的说明文《太阳》中,以太原打卡地——迎泽大桥为切入点,理解课文中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突出太阳距离地球远、体积大、温度高的特点。结合初试身手中的小练笔,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到运用说明方法能够突出事物特点的好处。学生的仿写,如旗杆的高度、我国的国土面积、操场的面积等,说明方法的练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赵亚平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这节课,先引导整体感知,引出主问题,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让人“鼻子一酸”的地方,接着聚焦母亲工作的环境,聚焦细节——母亲的外貌和神态。聚焦动作——母亲给钱后的反应。去感受母爱,再让学生通过写来表达与作者相同的内心感受,进一步体会母亲情和爱的深度。升华情感。
李子杰老师执教的《松鼠》一课中,对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衔接自然紧凑,符合学段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李子杰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整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李子杰教师在教学新知时循循善诱,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设计很好,引导得也很到位。
罗蓉老师执教的《古诗三首》中的《示儿》,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又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单元主题指导,突出“爱国”主旋律。备课充分,对教材钻研得很深入,能抓住古诗文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而且,老师还能就重点词语进行拓展延伸,比如“九州”一词,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可以代表中国的称谓,这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能更好地领略到古诗的魅力和力量!
郑雨老师课前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人谈读书》。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课中将学生分小组,每组负责翻译并解释一段课文。各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纠正。针对学生的汇报和交流,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和补充,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接着提问:“课文中的古人有哪些读书的方法和态度?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归纳,提炼出古人关于读书的主要方法和态度。
李童老师执教的《小岛》在上课伊始播放了歌曲《中国海军》,创设了极好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体会到人民子弟兵彰显军人本色,守望人民的幸福安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保驾护航。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李老师出示任务,让学生以将军口吻讲述故事,使得孩子们更好掌握了边读书边解决问题的方法。
耿东丽老师执教的快乐读书吧,先用故事中的精彩片段,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三单元课文,课外读过的民间故事,及交流平台了解并梳理民间故事等书籍的特点和背后的文化价值。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让他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最后通过制作阅读记录卡、思维导图等方式,帮助学生整理和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总之,耿老师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深入阅读、思考并 分享阅读感受,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并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感受文本中的故事和道理。
梁佳伶老师带领学生们走进了《圆明园的毁灭》课紧扣大单元教学目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核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目标明确且达成度高。通过对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的对比教学,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既实现了知识目标,又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白琼老师分享了《小数的性质》,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联系旧知,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到探索新知,让学生通过横向观察,围绕“变与不变”的特点引导观察、思考、讨论。学生们不仅很快归纳出小数的性质,而且使他们明确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遵循了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动手操作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消化了小数的性质。
张旭芳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比较大小》这一课,以大单元建构为载体,从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入手,鼓励学生结合具体购物情境并利用已有知识探究比较小数大小的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从小数意义的角度去思考、总结。最后对比整数、小数比较大小的异同点,帮助学生主动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将知识系统化!
王飞燕老师讲授了《笔算小数的加减法》,先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总结出了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只有相同计数单位才可以相加减。然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即购物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整理信息,发现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小数点的处理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通过对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比较,更突出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
方文婷老师讲授了《数的改写》一课,运用情景教学及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课堂环节清晰且练习层次分明,整合前后知识体现了大单元的教学设计。课堂上,首先复习了整数的改写方法,为后续知识做好铺垫。接下来,又从实际情境出发,引出小数改写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小数改写的过程,通过练习进行强化,让学生在练中学。最后进行了整数与小数改写方法的对比,体现大单元的教学设计。课堂中注重鼓励学生表达,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表达能力。
语文老师们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融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心钻研备课,用心设计教学流程,反复雕琢打磨,在课堂上充分展现出扎实的教学功底。语文组教师为同学们提供思考方向,确立正确分析思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课堂问答,从而不断提升学生鉴赏散文语言之能力。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气氛活跃,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画面美”“语言美”的体会,更提升了个人鉴赏美的能力。
数学老师们积极备课,以生活中常见事物为例,通过演示、问答、实验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并得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思想有声,行动留痕,在时光里赶路,在教研里收获。在此次活动中,老师们互学互鉴,梳理经验,归纳提升,携手共进。教学是一场永无止境地探索,愿大家携手前行,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网易山西 黄晶 贾婷茹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