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公式与计算,而是更加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以及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研组按照教导处的安排,于10月启动了“大单元集成智慧,跨学科开拓创新”的轮教教研活动。
此次轮教教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课后反思等环节,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10月23日是殷艳琴老师的《小数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不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为了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单一性,集体备课时尝试将小数加减法融入科学、生活实践等领域。
教学时先通过展示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导入新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结合具体实例,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强调注意事项并进行了生活模拟 ,设置超市购物情境,学生扮演收银员,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并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节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济状况做出合理的购物决策。最后教师点评,强调小数加减法的重要性及跨学科学习的乐趣。
课后,听课的老师们纷纷表示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今后需加强跨学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寻找更多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切入点。
10月24日是胡玮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还强调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灵活解决复杂图形的面积问题。
胡老师通过各国国旗引入组合图形面积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与思政融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计算墙面的粉刷面积,将复杂的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通过分割、补全、平移、旋转等变换手段,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面积。课程尾声,胡玮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特别是数形结合在解决组合图形面积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听课的老师普遍认为,胡老师的公开课设计巧妙,教学方法新颖,特别是数形结合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本次“大单元集成智慧,跨学科开拓创新”的轮教教研活动,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它不仅丰富了数学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的学习体验。未来,将继续深化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学生。
(网易山西 闫珊 通讯员 殷艳琴 助编 郝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