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202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推进项目化学习与大单元教学高效实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10月31日,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开城校区)特在校内两大场馆——“晋蕴馆”“家风家训馆”开展语文学科场馆公开课。旨在充分利用开城校区特有场馆资源,打破学科壁垒,设计富有意义的语文课堂,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探索语文教育方式的创新与变革。
校内游三晋 一馆看山西
课堂聚焦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与“文化自信”紧密结合,开启了一次穿越时空的非遗文化之旅——“杏花深处汾酒香”。导入部分从特色授课“每课一字”说文解字入手——“酒”的本字为“酉”,激发学生兴趣。第一部分为“溯源汾酒,了解非遗”,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结合场馆内介绍汾酒起源及酿造工艺的版面,让学生走进非遗;第二部分为“品汾之魂,探酒文化”,通过演绎“刘伶醉酒”小故事探讨魏晋风度的特色时代。以诗仙李白为切入点,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唐宋诗词中的“酒”。通过撰写标语,探讨如何对待当下酒桌文化;第三部分为“众力助汾,续写华章”,引导学生撰写推荐语,为非遗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大责任,增强文化自信。
学生们表示,来到“晋蕴馆”上了一节非常有趣的语文课。我们看到了酒发酵用到的“酒曲块”,贮藏汾酒的酒缸,了解了汾酒的起源、制作工艺及工序。老师带领我们了解了魏晋、唐宋诗人与酒的深厚情感,品味了诗词中的浓浓酒味,感受到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的酒文化,真是太有趣了!
课堂通过情境设置,在“小馆长”带领下,同学们层层递进感受一封封家书背后的深情。课堂整体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诵家书。模仿诸葛亮对儿子殷切叮咛的语气,富有情感的进行朗读;第二部分,品家书。情景剧表演《印在时空里的家书》使学生们深感触动。聆听《与妻书》音频诵读,见证家书中的家国情怀;第三部分,写家书。祖孙三代分享家书故事,体味家书中的文化传承。本节课,通过演读、听读、朗读多种形式,让学生们在情境中感受良好家风的非凡意义,品味家书中的情真意切。
学生们表示,走进家风馆时,就被展示区域的文字、图片、手稿深深吸引。第一次走进场馆上课,别有一番趣味。课堂上的每个故事、每封家书都令人感动,四面墙的文化熏陶,老师的入情引导,同学的情景演绎,都让我们产生了情感共鸣,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
课堂主题为“条分缕析驳谬误,雄辩善思论家风”,旨在依托学校家风家训馆资源,学习驳论文的写作。课程环节设计依托驳论文的论证思路(树靶子—驳敌论—立己论—作结论)开展,课堂中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自由参观,充分利用场馆资料搜集论据,完成个人写作,并当堂进行展示。
学生们表示,在场馆中上课,我们沉浸式地感受到了家风家训的非凡意义。这样的学习方式放松身心、陶冶情操,拓宽了我们的知识储备,也增进了大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去了还想再去!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语文教研员柳玉枝老师充分肯定了此次场馆公开课的创新成果。三节课均体现了新课标、新教材、新考试的“三新”原则和大单元设计理念。他表示,校园场馆与语文活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学生们在学科特色活动中提升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丰富了知识储备,增强了学科素养。同时他也希望,要“因地制宜”,恰如其分的利用好“场”和“馆”。他强调,上好一堂语文课,既要有语文的情思,更要有语文的落实,做到“软”陶冶与“硬”提升相得益彰。
敢为人先,大胆实践。开展语文学科场馆公开课,是一次关于学习方式变革的尝试与突破,是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学校依托新课标,以学习任务为载体,不断精选优质课程资源、丰富资源领域、拓展资源类型。今后,该校将继续利用校区独有的特色场馆,拓展开放的教育空间,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不断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走出教室和教材的束缚,走向更广阔的真实生活,在灵活多样的课堂里,感受知识之美、体验学习之乐。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