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一年级开展了新学期常规轮教课活动。在此次活动中,作为刚成立的一年级语文组,大家怀揣热忱,充满憧憬,以一颗童真童心来面对新的教学生涯。此次轮教活动增强了教师们对低段教学的认识,促进了相互间经验交流,提高了整体教学教研水平。
大单元教学设计开启轮教篇章。活动之始,经过集体教研,组内最终确定在学校教育教学思想引领下,践行一年级“萌动 趣学”理念,结合刚入学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动”制“动”,创“趣”激“学”,潜移默化引领学生走入语文乐园。践行大单元设计理念过程中,经过讨论,确定了以《四季》为教学案例,分别由四位语文老师进行执教。同时,确定了将思政教育、跨学科学习融入课堂的教学设想。
结合家国情怀,与时事紧密相关,四位老师以山西省热点“黑神话—孙悟空”为线索,设计了“新神话—跟着悟空游中华”的大单元主题设计。分别选取了“晋祠、应县木塔、江南水乡、襄汾陶寺观象台”为素材,结合课文课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跨学科学习方式辅助教学。执教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老师们利用美术手段进行欣赏,音乐进行律动,科学丰富知识。赵婷老师在执教《雪天里的小画家》时指导学生做手指操;杨洋老师在《影子》一课中与学生一起学做手影游戏,欣赏皮影《西游记》;执教《四季》时,郝丽老师向学生分享了二十四节气相关科学知识。每堂课都展现出老师们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创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此外,课堂上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双师教学,“课中课”,让学生耳目一新,也更增添了学习的情趣,拓展了学习的广度。
思政教育与学科学习统一融合。轮教活动中,展现了人文教育渗透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授《秋天》一课时,杨娟林老师介绍了晋祠与电视剧《西游记》的渊源,欣赏晋祠秋天美景的同时,也传递了作为晋源人的自豪之情。赵婷老师以应县木塔脚印之谜,开启《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郝丽老师以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引领学生走入襄汾陶寺观象台,课堂上学生了解了山西,丰富了见识。崔晓丹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江南“采莲”现场,欣赏美景时领略到江南的风土人情之美。张瑜老师的《对韵歌》,带来一堂具有浓浓中国味儿的语文课,挖掘了对韵的情趣,由浅入深,联系生活,引起了师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为主体理念引领课堂。轮教活动中,老师们注重学生的体验性、趣味性以及学习的主体性。苗嵘艳老师在执教《比尾巴》一课时,利用精巧的板书、精美的动物头饰以及寻找“小小颁奖员”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创造了童趣童真的语文课堂。老师们在课堂中充分与学生进行对话,力争让每个孩子都能动起来,在入学之初开启思维,呵护好每一颗种子,这是每一位教师的心愿。
针对低段教学特点,老师们对板书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美观、直观形象,有趣味性,让板书成为第二课堂。
学习任务单精准巩固课堂。作为学习的最终环节,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关系到一堂课的成果。因此,老师们进行了有针对性、认真设计,让学生能够边听,边做,边记,边写。
奋斗的过程有挑战,但实践的过程让人难忘。轮教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集体风貌,老师们感谢学校领导对他们的指导和关心。教学校长商权与武世鑫主任关心青年老师的成长,认真聆听课堂,对老师们给予鼓励,热切交流,这些都是大家奋斗的动力。
(网易山西 闫珊 通讯员 杨娟林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