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哲学,是一场漫长的向内探索。人们一生都在不断实现心理上的觉醒、碰撞,直到完全接纳自我。而“心灵哲学专题”课程在阐述心灵的本质、意识的起源、自我认知等深刻问题的同时,也帮助大家更好地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情绪、隐藏的渴望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懂得自己不需要什么,是一个人的智慧。” 为了更透彻地探索自我,加深对自我认知的理解,不妨走进山西大学哲学学院“心灵哲学专题”课程,共同探索心灵哲学的世界。
作为面向哲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心灵哲学专题”课程的教学大致从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活动、实践应用几个方面展开。心灵哲学以理论教学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心灵的本质,明确自由意志,同时讨论如何解释自我与人格的同一性。课程通过案例分析、课堂互动,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对心灵哲学进行实际思考和应用,例如:“人工智能会给我们人类带来怎样的挑战?”这种将理论学习与当下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科学习中知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状况。
心灵哲学,绝非传统意义上的理论灌输。“心灵哲学专题”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出发点,但不仅仅停留于书本理论层次。授课教师将历史上伟大哲学家们对心灵的思考,与现代科学技术如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相结合,焕发出心灵哲学的全新生机。无论是笛卡尔对身心二元论的经典阐述,还是现代功能主义对心灵的全新解读,每一个知识点都像是拼图的碎片,逐渐拼凑出人类对心灵认知的宏大画卷。这种将哲学传统与前沿科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心灵这一神秘领域。
“心灵哲学专题”课程以互动式教学为特色,每一位参与者都是思想星空的探索者,共同交织成一场无与伦比的思想碰撞盛宴。教师们摒弃了传统的单向讲授模式,采用多样化的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模拟辩论等形式贯穿始终。令2021级哲学专业马迎喜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关于意识本质的讨论:“同学们提出了各种观点,有的从哲学理论出发,有的结合最新的科学研究。那种思想碰撞的感觉真的很奇妙,让我意识到心灵哲学的魅力。”在这里,没有绝对的权威,每个想法都有可能成为开启新认知的钥匙。这种氛围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真理。
“我希望这门课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不同思维方式的大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他们学会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而且,对心灵的探索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正如授课教师陈敬坤教授所说,“心灵哲学专题”课程在学生们困惑迷茫的内心世界中闪耀着指引的光芒。它帮助同学们更加得心应手地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内心的困扰,让他们在面对焦虑、抑郁、迷茫等情绪时,能够运用哲学的思维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根源与解决之道。而且,课程还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信息爆炸的当下,不被虚假表象所迷惑,能够以审慎、理性的态度去甄别和判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人。
自2017年课程开设以来,教师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尝试创新和突破,以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为导向,以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抓手,力图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心灵哲学的相关理论,提升学生的哲学原著研读能力、学术表达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学术写作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心灵哲学专题”课程教师采用美国布朗大学著名心灵哲学家金在权编写的英文原版教材和纽约大学著名学者大卫·查尔默斯的《有意识的心灵》作为教材。老师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教材,前者作为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经典素材,语言清晰流畅,较为通俗易懂,适合英语四级水平以上的本科生阅读,能够最大限度弱化语言上的屏障。最重要的是,这本教材在内容上极具典型,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心灵哲学的基本问题,且拥有前沿视野,有助于学生们形成更有深度与远度的思考方向;而后者是近三十年来最重要的心灵哲学专著之一,可以说是自然主义二元论复兴的奠基之作,是学习这门课必不可少的辅助书籍。正如席勒所说:“思考是我无限的国度,言语是我有翅的道具。”学生们在语言中思索,在思索中徜徉,在哲思之海无限遨游。
多维互动模式是促进课堂活力的燃料,能够让思绪如烟火般绽放。“心灵哲学专题”课程学生人数一般在10—20人之间,采取翻转课堂等研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老师们会在授课过程中指定教材相关章节辅助阅读文献,学生们需要在课上做20分钟左右的分享,由老师进行点评并组织讨论。这一模式极大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他们越发热情地围绕其他小组的分享进行交流,在知识的输入与输出中锻炼思考能力。“心灵哲学专题”课程的教师团队也曾邀请在此领域优秀的青年学者参与课堂教学,就不同主题讲授前沿热点问题,这使得这门课更具魅力,让学生们沉醉在哲思的世界之中。2021级哲学专业的葛志帅分享道:“‘心灵哲学专题’这门课提供了一个广博的视野,足以给任何一个课程的参与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不同于传统的理论课程,这门课广泛援引了哲学、脑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思想理论资源,并以清晰、审慎的风格将这些不同的视角融合在一起,对核心问题和前沿问题进行了有效而深入的辨析和探讨……这门课程在授课和课堂氛围方面同样出色,老师始终以清晰易懂、趣味横生、富有原创性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思考、讨论、交流,使每个人的问题意识、逻辑推理能力、分析思考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锤炼……我从中受益匪浅,相信其他同学也有同样的感受。”
询问智者之本,思虑智者之道。专业核心能力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心灵哲学专题”课程以此为靶心,开设特色课堂。教师团队坚持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以提升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为着力点,将能力提升与立德树人统一起来,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尤其注重学生学术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传统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心灵哲学课堂教师团队最为关注的重点。他们希望在课堂讨论中激发学生们的热情,鼓励学生们踊跃表达观点,将标准的学术知识转化为内心的自醒。除此之外,“心灵哲学专题”课程坚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前沿性,将基础理论和学术前沿有机统一起来。在不同的学年与课程阶段,老师们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将传统与新式课堂结合,激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进行实践思考,推动教学课堂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的思想与国际接轨、与时代共振。谈到对这门课程感受时,2021级哲学专业的吕诗涵说道:“心灵哲学课程是一个极好的思维训练平台。在课堂学习中我们学习哲学经典,锻炼思辨能力,让逻辑思维更加清晰。课堂汇报让我们更有充实感,在思辨中收获,在讨论中容纳,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心灵哲学知识的学习中”。
课堂创新重塑了教与学的连结,让哲思与逻辑在教学中飞舞。心灵哲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探讨心灵的本质、心理现象及其与物理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在课堂上,学生们从不同的哲学观点出发,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哲学思想的碰撞,也是灵魂深处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思索的洪流中奔向更广阔的天地,擦出思维的灿烂火花。概念与意义、理论与人文,这些成为了学生们脑海中的繁星,璀璨的智慧之光通过这门课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师团队而言,他们希望这门课不仅讲在教室,还能传入心声,课堂需要批判的声音、需要争议,也需要热爱思考的激情。这门课程致力于教授学生思考的方法而非灌输知识,让心灵哲学的课堂更加丰富、深入和有意义,实现课程的升华,让学生在学习心灵哲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哲学”一词的本义,西方人通常指“爱智慧”或“智慧之学”,中国人解释为通晓事理、使人聪明的学问。心灵哲学关注的问题都是与人的意识、智能、自由意志相关的问题,它既抽象又生动,代表着极致的聪慧与深刻的思考,有着独特的韵味,值得每一个茫茫人海中的大家去沉思、去感受、去容纳。在未来,相信“心灵哲学专题”课程仍会心怀热忱,带着对哲思的敬意继续前进。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张馨文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