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校际间交流与合作,搭建教师互相学习的平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促进校际间共同发展。11月28日,阳泉市矿区小南坑小学和盂县第三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际交流活动。此次活动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学校文化建设以及讲座交流等活动构建起两校沟通的桥梁,实现教育观念的深度融合。
此次活动盂县第三实验小学领导热情接待,精心安排。盂县第三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郭瑞祺及师生共同组成的讲解团队,带领该校一行人员参观了校园环境、学校走廊文化、综合实践基地、各功能室等,深入了解了盂县第三实验小学办学历史、学校文化、办学特点、办学成果及特色活动。
校际交流拓思路,博采众长促发展。当天上午,盂县第三实验小学郭校长作了题为《“理念引领 活动育人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讲座。讲座中,郭校长首先对学校简介、办学思想、工作思路、“12345”目标管理体系等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围绕教学常规管理、构建思维课堂、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方面分享了盂县第三实验小学的心行育人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经验和见解,启发了该校教师向更高教育质量的探索与思考。
小南坑小学王红莲校长从“发挥设备优势,进行阅读指导,建设阅读空间,开展读书活动,创建书香校园 ”等五个方面,分享了学校近年来围绕办学目标,依托良好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基础,大力实施“智慧场景、智慧教学、智慧阅读、智慧育人”等建设工作的新举措和实践策略。整个讲座会上,气氛热烈而温馨。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唯有深耕细作,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次校际交流活动中,两校教师共同参与了语文课堂“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观摩与交流。活动当天下午,在盂县第三实验小学阅览室迎来了第一节观摩课——由盂县第三实验小学赵丽华老师执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赵老师的课堂立足整体,从单元整体进行设计,结合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创设“追寻百年不变的爱国心”这一学习任务,围绕这一主任务设置了三个子任务,本节课就是完成子任务二:感怀伟人身上的爱国情。赵老师设计了“关注事件,概括主要内容”;“聚焦场景,感怀少年壮志”;“借助资料,体会报国之为”;“拓展延伸,书写少年宏愿”四个学习任务。课堂教学中,赵老师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方法的引领下,大胆表达,教师顺学而导,及时归纳总结,将单元语文要素扎实落实。从学生默读思考、到同伴之间分享交流、到最后学生自主表达,他们经历了一个言语不断实践提升的过程。通过批注疑问、补充资料、教师适时提问把学生引向文本的深处,激发了他们深度的思考,从而明白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真切感受着周恩来当时内心的无奈与心痛,将课堂推向了最高潮。
李娜老师围绕课文关键词“中华不振”开展“梳理事件关系,讲好少年故事”“探寻励志之因,感怀少年壮志”“抒发报国之志,书写少年宏愿”三个学习活动。课上,李老师引领学生抓住文章关键语句和课外搜集的资料深刻感受“中华不振”的丰富内涵。学生立足文本,将感情朗读与畅谈感受、情景对话有机结合,深入探究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同时也把对伟人的崇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我使命担当尽数展现出来。在李老师的课上,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提升认识,在个性表达中落实素养的提升。从读课文、理解、表达情感,到内化迁移,进行“阅读、思考、表达”,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授课教师分别结合学情,从教学内容、活动设计、课堂生成及教学目标达成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自我反思。两校语文组的老师们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大家各抒己见,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赵丽华老师课堂站位高,气氛浓。一步步引导,感染力强,巧借表格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提取关键信息,搭建良好的学习支架,整堂课爱国之情澎湃。李娜老师的课堂引领强,学得实。鼓励学生深入文本,借助关键词句把握主要内容,体悟人物形象,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使语文和历史在情感上完成了融合,最后盂县第三实验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高素兰对“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两位教师课堂教学,同时也提出了修改的建议,让课堂教学向更加扎实、高效推进。
此次校际交流活动小南坑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王学梅做了题为《任务型学习的实践和探索》的专题讲座,王校长从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问题情境;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目标,并研制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多种形式统整学习内容;搭建有效的学习支架;学习评价既要关注过程又要关注结果这五个方面,结合我校教学中的具体课例,帮助老师们了解如何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以此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此次交流活动的尾声,两位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郭校长以其深思熟虑和富有洞察力的总结性发言,为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王红莲校长肯定了两校交流活动中双方的共同努力,并送上了小南坑小学校刊、校报,同时诚邀盂县第三实验小学春暖花开到矿区小南坑小学参观交流。她表示,增进交流、互鉴共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是两校永远的进行时!
志同道合者,不惧山高水远。此次校际交流活动,有智慧的交流,有思维的碰撞,有理念的交融,更有情谊的绵长。短暂的相聚,真诚的沟通,搭建了校际之间教学研究、交流展示的平台,为实现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相信未来的教育教学中,两校将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书写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
(网易山西 郗艳 贾婷茹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