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存岁月,一方屏幕写春秋。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新课标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和学科教研水平,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优质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2月4日和5日,太原市尖草坪区教研室语、数、英、科教研员莅临尖草坪区第四实验小学指导工作。教研员们理念新、思路清、指导务实,李和明校长高度重视本次教研员下校活动,多次组织专项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细化每一项工作流程。教导处精心安排,全程参与,学校全体班子成员、各学科教研组长及学科骨干教师参与了此次观课。
翟爽老师的《我要的是葫芦》以小侦探帮助破解“葫芦破坏案”为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种葫芦的人的言行举止,找到“蚜虫”“邻居”两个线索,体会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态度以及对邻居劝告的不理解,明白种葫芦人看问题的片面,最终通过视频及葫芦的生长关系,了解叶子、蚜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联系学生熟知的《揠苗助长》《刻舟求剑》故事及自身实际让学生明白故事道理。
陈聪老师所执教的《司马光》主要分为四大板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意思、熟读成诵。陈老师注意方法的指导,形式多样,目标层层递进,从开始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到读出停顿、读出节奏,通过评价来把握教学节奏,指导朗读方法。
课后研讨
语文教研员马淑芬老师和古昌平老师对两位老师的出色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针对课堂教学细节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一是授课过程要注意大单元教学思路,从“大概念-大任务-大进阶”视角去构建大单元教学设计框架,进而更好地理解并使用语文统编教材,进一步促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教学发展;二是要注意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连贯性和系统性,主张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这一理念与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高度契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张茜老师利用孩子们最爱看的《大中华寻宝记》中的米克导入课堂,创设了有趣的“山西寻宝记”大场景,设计了《最佳路线接米克》《灯光秀里寻宝图》和《角里藏密匙》三个活动。张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总结,把对直线、线段和角的基本知识学习转化成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张老师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
李亚慧老师所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巧妙利用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情境,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设计任务群。在第一关口诀我会算中,鼓励用多种方法解疑,深入剖析算理。在第二关口诀我会编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在第三关口诀我会记中,开展思维风暴,挖掘9的乘法口诀背后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归纳能力。在第四关口诀我会用中,设计变式题目,从不同角度考察同一本质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理解。
李亚婷老师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根据同一幅情景图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学习根据加法算式推算相应减法算式的得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加法可以写一道,而减法必须写两道呢?所以从每部分所代表的意义入手,让他们明白加法表示的意思一样,而减法不同,突出对相同数量关系不同的理解。随后根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让学生初步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掌握想加算减的方法。
李静老师这堂课是孩子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过渡的关键,过渡的关键在于理解用字母表示的一般性,理解一般性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实际情境,孩子能够顺畅地把算术法表达的关系迁移到代数法;感知用字母表示什么样的数?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除了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什么?怎么表示数?层层推进,最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符号意识和应用意识。这节课结构严谨、过渡自然、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逐步渗透了代数思想,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
课后研讨
善学者明,善思者智。课堂展示后,数学教研员杨秀儒老师和李燕萍老师对课堂进行了详细点评,从教学目标的把握、核心素养的落实、课件的制作、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学流程的设计、学生活动的参与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助于青年教师今后进一步高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们认真聆听,虚心学习,为未来的教学之路积蓄力量。
周佳雪老师以打开手电筒为情境导入,通过认识电路材料并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让学生认识并找到点亮小灯泡的多种方法,通过电路连接图使学生认识到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是一个闭合电路。
何佳丽老师所授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我们的大脑》,主要是让学生从大脑的质量与模样、功能与分工体会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经验,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让学生轻松而又直接地达到《课标》中提出的“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维、情感方面的作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指挥中心”的目标。
课后研讨
科学教研员郝秋香老师评价两节课以任务驱动为主,学生为学习主体,通过实验探究,观看图片、视频等多种活动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郝老师指出,每一位教师一定要研读课标,备课时要对照课标确定教学目标,上课结束后再次对照教学目标和课标,确定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专家把脉,启思赋能。郝老师的悉心指导为学校科学教师的教学明确了前行方向。
牛园园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上册9单元Around the city第一课时《Know the places in Taiyuan》,以“跟着悟空游山西”为导入,Kitty去邮局购买明信片为目的进行课文讲解,牛园园老师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通过多种不同练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重点句型,并进行迁移运用,最后主题进行升华,激发学生对太原的感情。
马晓霞老师讲授的是五年级上册Module 3 Unit9 《Around the city》第一课时,这个课时是在To be a tour guide主题引领下,创设真实情境 It’s Kitty’s first time to go to Taiyuan. She wants to buy a map of Taiyuan. But She does not know how to get there。通过学习How to ask the way and show the way.如何问路和指路,在问题驱动下,带学生进一步研读语篇。后续通过学生推荐Kitty 去旅行打卡,制定出行路线,展示了太原的美好景色,最终突显主题we love Taiyuan.
课后研讨
英语教研员苗锐仙老师从课标出发进行分析与点评,首先探究主题意义,确定大单元主题,再确定子主题,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其次深层次研读语篇,从语篇出发展开教学,帮助学生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最后,整堂课的教学都要依托于三个维度九个层级展开,词汇教学应从音形义角度出发,多角度多方式进行练习,教学评价要贯穿始终,使得教学评一体化。
李和明校长指出,这次听评课活动如同一场及时雨,为学校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强化教学研究,支持教师们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流程,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李校强调,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李飞老师最后做总结,教育是一场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修行;教学是一次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坚守。在这个充满温暖与收获的季节里,向不辞辛劳、莅临学校进行听课指导的教研员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感谢!希望老师们能把这次活动中达成的共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更加努力、更加创新地开展教学工作,为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该校将以此次视导为契机,践行初心,逐光前行,沉淀浮渣,析出精华,梳理落实各项指导意见,夯实教学常规,创新教学方法,聚焦高效课堂,以更饱满的激情和昂扬的斗志勇毅前行,共促第四实验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网易山西 郗艳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