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八场新闻发布会,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马骏介绍山西教育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指出,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具体成效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更加牢固。省委、省政府统揽全局、把握大势,谋划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重要制度安排、重点改革任务,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力度、强度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省、市、县均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财政性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得到全面落实,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均增长5%以上,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6%,高出全国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99.8%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6%,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发展阶段,在学人数超过百万,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全面提升。
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把立德树人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引导广大师生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三年来,省委书记、省长率先垂范,省党政领导走进高校登上讲台,为师生讲授思政课70余次,形成山西省思政品牌。在全国率先建立高校思政课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率先成立课程思政建设联盟和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推进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持续增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扎实推进学校体美劳和科学教育,全省广大学生呈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更加充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适应学龄人口峰谷变化,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要求。五年来,建设认定普惠性幼儿园1286所,大力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新改扩建寄宿制学校2100所,持续加强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通过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通过高校托管、示范中学帮扶等方式,支持每个县重点办优办强一所公办优质高中,将县中打造成为支撑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全省中小学“5+2”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2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实现全覆盖,城区有需求小学“放心午餐”实现全覆盖,大中小学互联网接入实现全覆盖,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支撑引领的功能作用更加突出。省委、省政府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启动实施“百亿工程”,彰显了支持高等教育的坚定决心,极大增强了全省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底气,全省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历史性实现11个设区市全覆盖,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跻身“双一流”建设序列,3个学科进入国家“A”类学科,3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4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两院院士增至7人,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增至150人,国家和教育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增至42个,近百个产业学院实现全省重大战略、重点产业、重要领域全覆盖,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成功转化落地。五年来,累计向社会输送毕业生近200万人,成为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改革创新的生机活力更加蓬勃。围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出台新时代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一系列根本性、引领性改革措施,有力推动了教育事业行稳致远。教育评价体系日趋完善,“双减”重塑基础教育生态,中考、高考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不断深入,“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深化,教师管理改革有效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加强“留学山西”品牌建设,教育国际化水平持续提高,切实以教育改革新成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位媒体朋友,11月21日,省委常委会审定通过《山西省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11月29日,全省教育大会胜利召开,发出建成教育强省的动员令,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省,努力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优质教育新高地,创新人才集聚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样板区。
马骏表示,下一步,省教育厅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锚定建设教育强省总目标,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立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力争在立德树人实效上取得新突破;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工程、高校科技创新工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力争在提升服务支撑山西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教育数字化推进工程,力争在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上取得新突破;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实施卓越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力争在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施高校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程、教育合作交流深化工程、平安校园建设工程,力争在持续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上取得新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作出教育贡献。
【相关链接】
“近年来,全省教育系统着力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持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不断提高。”发布会上,省委教育工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正厅长级),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杨军说道,山西主要从全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三进”,全面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大思政课”优质平台几方面推动新时代山西省思政课建设。
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侯文一介绍,山西持续开展了公办幼儿园新改扩建工作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学前毛入园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4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持续提升,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在义务教育阶段,深入开展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每年新改扩建一批公办寄宿制学校,全面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持续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占比超过70%,有效缓解群众升学焦虑,支持每个县至少办好一所公办高中,在53所中职学校开展普职融通试点,鼓励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在全国率先实现了2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有力保障了适龄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为抓手,建设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体系。”侯文一说道。
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王东介绍,近年来,山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办学基础更加坚实,产教两侧更加融合,学生成长成才通道得到拓宽。新建2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中—高—本”办学体系初步形成,职业教育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所有领域“两个全覆盖”。4所国家“双高”、10所省级“双高”和62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任务进展顺利。成立10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4个冲击国家级和8个重点支持的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38个服务区域产业的省级特色产业学院。支持建设一批品牌专业、高水平实训基地。推进职普融通,面向全省53所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公布70个省级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创佳绩。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李金碧介绍,主要有以下四方面考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让高等教育更加贴近经济发展主战场;加强高等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让高等教育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打造人才培养新范式,培养大批“留得下”“用得上”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壮大高校科技创新力量,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添活力增动力。
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马骏强调,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优先谋划、优先支持、优先保障,省委常委会每年都专题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呈现新气象、发生新变化,在全社会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主要有四方面具体行动:坚持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不断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持续完善教师培养补充机制,切实保障提升教师地位待遇。
发布会上,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梁宏宇介绍,山西省2022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明年将迎来新高考首考。“山西定于2025年1月至4月组织开展新高考适应性演练。届时,考生、中学、高校、考试机构全主体参与,考试组织、计划编制、志愿填报、投档录取全流程演练。目前已完成考试报名与考场编排工作,2025年1月3日至5日组织考试,随后进行评卷,2月公布成绩,3月填报志愿、投档录取,4月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完善新高考考试招生录取工作方案。”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霍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