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的实施,在美术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以美术学科为主体,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全面提升美术教师的执教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12月10日,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美术组开展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研活动。
传统文化中包含绘画、书法、曲艺等各种形式,将这些资源引入美术教学中,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资料。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中,能够实现美术教学的创新,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认识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学习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素养,调动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主观自觉性,实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
张艳老师在《百变团花》一课中,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传统文化,还利用各种方式展示活动过程,让学生们从课堂走进生活。
韩敏老师利用《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一课,不但渗透了传统文化——剪纸,还让学生们了解了剪纸艺术发展历史。
小学美术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意义重大且具挑战性,通过挖掘传统美术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能让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焕发生机,提升学生审美、创造及文化素养,使其热爱传统文化并走向未来艺术之路,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在融合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时,史丽琴老师用生活中的艺术元素为学生搭建起生活与美术课堂的桥梁,以此引领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感知生活中的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结合传统文化知识进行美术创作。
融入生活元素,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六年级《家乡的小吃》。
刘晓红老师以跨学科为基础,坚持“学科融合”的基本理念,充分挖掘美术课的教学内容,整合其他课程的教学材料,并根据课题的需要,设计出适合课程内容的教学活动,下面是五年级的《中国龙》的制作及展示。
在彩泥的教学中, 赵娜老师和张凯玲老师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泥人面塑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教学中,拓展学生对彩泥的认识。
在多媒体PPT、互联网视频的帮助下,将捏彩泥的过程以各种形式给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从栩栩如生的泥人面塑中了解传统文化的风采和神韵。 在创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效实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美术教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现在很多传统节日流传至今,结合中国传统节日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利用传统节日,开展艺术文化活动各年级的泥塑作品展。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们不仅要教授学生画画、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审美素养、文化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因此,美术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方式、教学思想进行改革和创新,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网易山西 闫珊 通讯员 张艳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