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对分课堂”的研究与实施,近日,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组织开展了对分课堂研讨周活动,推动全体教师在践行中理解“对分”的理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升教学质量,落实课标要求。
由校教研室牵头,12月2日下午,晋中师专附校组织了对分课堂推进会,晋中师专附校校长许慧、校党总支副书记杨志坚、副校长赵伟,以及各年级学科长和对分课堂的实验教师参会。会上安排部署了“对分课堂研讨周”活动,并强调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积极参与对分课堂教学实践,研读张学新教授关于对分课堂的论著,为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周明明老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几》,周老师先利用三个图形帮学生复习几分之一的含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在精讲留白环节,周老师清晰地向学生讲解四分之几的含义,并把任意几分之几的内容及同分母比较大小进行留白,交给学生探究。独立内化环节设置了多个任务,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分一分、涂一涂等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体会分数的含义,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小组讨论环节中,成员们积极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最终,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在不断说理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理解了分数同样是分数单位的累加,感受数概念的一致性。
秦媛媛老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计算》,秦老师创设了龟兔赛跑的情境,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在独学环节,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算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师生交流环节中,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公式。
蔡盼老师执教《周长的认识》。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蔡盼老师依据学生的认知顺序调整了教材教授的环节,首先让学生整体而完整地初步感知“周”与“长”,进而初步认识周长,然后在多样化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分别深入认识“周”与“长”,积累丰富的有关“周”与“长”的活动经验,在学生对图形“一周”和一周的“长度”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及时将“周”与“长”的感性认识归纳提炼,形成数学意义上的活动经验,完整地揭示周长的概念,使学生准确把握周长的关键要素和概念的本质属性,完整的“知”和深度的“识”实现了深度和谐。
郝修月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五单元的《习作例文和习作》,郝老师以习作例文为引,用两次对分让学生明确了“写什么”和“怎么写”,环节紧凑,层次分明,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中得到了有效提升。
张青青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授课第二课时。课堂教学目标清晰明确,一是理解题目的意思,二是感受白求恩的人物品质。课堂设计两次对分,分别解决两个学习目标。通过指导学生找描写战斗激烈的句子和描写白求恩的句子,让学生习得学习方法,然后独学内化,小组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其中,第二次对分进行课外拓展,让学生全面理解白求恩的人物品质。在师生对话环节进行主题升华,契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结合当下对小学生的思政教育,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应该坚守的“阵地”,每个人都要坚守好自己的“阵地”。
王艳香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习作六《这儿真美》,王老师以单元导读为切入口,引入了本单元习作要素,即“围绕一个意思介绍一处风景”。从题目入手,明确本篇习作的重点。引导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寻找美,完成任务单一,并进行讨论交流,思想的碰撞可以更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素材和写作热情。然后回顾课文写法,在一篇习作例文的引导下,学生顺理成章完成了任务单二。对分课堂任务单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索空间,允许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小组交流把时间还给孩子们,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对话的深入交流将语文素养不断提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课后,教研室组织评课研讨活动,授课教师全员参与,积极讨论,就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陈述和反思,大家就“精讲留白”环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首先,“精讲留白”是“对分课堂”实施的关键一环。教师的“讲”必须和学生的“学”紧密关联,要确保“教”和“学”的高度一致性甚至是高度融合,所谓“教A学A”。“A”的确定与选择,要基于课标、基于单元核心目标、基于学情;要力求体现高阶思维,要直击学科本质,要揭示学科规律,要引导学科方法;要实现一教一得、一得一用、一用一迁移。同时,精讲留白,“教A学A”,应是立体推进、纵深推进,而不是传统的“线性推进”。唯如此,教师才可以教得有质量,学生才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信息输入、能量输入。唯如此,高质量的“独学内化”“小组讨论”和“师生对话”才有实现的可能。
其次,“精讲留白”需要秉持“以终为始”的逆向设计思维。要求教师要清晰预设每节课或者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果,以结果倒推学习流程,进而预判学生要达成学习结果需要经历的学习活动,或者说清晰预判学生要达成学习结果需要学习哪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此次观摩的课例中,老师们“精讲留白”环节,需要依据“以终为始”的逆向思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精准把握学情、精准确定学习目标、精准取舍精讲内容,考验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唯有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学科素养、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大家才能和理想的“对分课堂”靠得更近。
“教以共进,研以致远”,该校教师在活动中历练,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汲取营养,在活动中深化学习。通过此次对分课堂研讨周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对“对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大有收获。他们将在接下来的“对分课堂”实践中,争取更卓越的探索和进步!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