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疗法,又称为芳香疗法,是一种利用香气来达到治疗和保健目的的古老治疗方法,可以追溯到殷商甲骨文时期。《山海经》载“熏草,佩之可已病”,认为嗅闻或佩带某些香药,可以驱疫防病;到了唐代,芳香疗法已有所记载,如《千金要方》中提到的“绎囊”,能“避疫气,令人不染”,《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
关于香气对人体的影响,《内经》及后世医家的论述较少,相关的药性理论也鲜有涉及,对气味疗法的机理更是不甚了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为气,阴为味”、“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此所言之气味应是气与味的合称,即指内在可尝出的味属阴,外散可嗅出的气属阳。《临证指南医案》言:“肺位居最高,受脏腑上朝之清气,禀清肃之体,性主乎降;又为娇脏,不耐邪侵。凡六淫之气,一有所著,即能致病。”气味入肺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对人体产生影响:一是肺朝百脉的生理基础,即全身血液都朝会于肺,藉其职司呼吸而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全身。二是肺有开发布散的生理特性,如《本草经疏》云:“凡香气之甚者,其性必温热。”但亦有例外,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香则无不辛燥,唯菊不甚燥烈。”其他如金银花、茵陈、青蒿等,则归于寒凉之列。因这些药物各具性味、各具其偏,故服之即能以偏纠偏,同时又因其芬芳浓郁,嗅吸后也发挥着独特的治疗作用,即“闻香治病”。
通过闻香,利用香气分子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经络穴位进入人体,影响五脏的功能,平衡气血,调和脏腑,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该院脾胃病一科目前已积极开展此项疗法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要。
脾胃病一科在太原市中医医院原内科基础上划分成立。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健教为一体,具备雄厚中西医结合临床能力的科室。科室设置有名医工作室3个,加入省级消化道出血救治联盟,太原市脾胃重点学科。科主任王雅春师从山西名老中医吕建华、“三部六病学术”创始人刘绍武老先生的弟子宿明良主任。科室医护人员精诚团结,屡获殊荣,以中医整体观念、辩证施治为基础,遵循学科建设与自身规律,将基础与临床结合、中医与中药并重、医学与人文并重,继承与发扬并进,挖掘、总结和积累中医治疗疾病的经验,逐步丰富中医药的科学内涵,提高中医药的学术水平;脾胃病科现开展内病内治,内病外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并能够将现代医学理论和检查手段应用于临床,服务于广大患者。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