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山楂
探索、感知、实践
敢于“放手”
让孩子去听、去看、去感受
在自然与生活中慢慢成长
此刻
教育正真实的发生
……
孩子们来到太原市育红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发现院子里有一棵树上长满了绿绿的果子,引起了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从这天开始,每每户外活动或散步的时候,孩子们便会来到这棵山楂树下,共同期盼着山楂变红、成熟的一天。
基于幼儿对山楂的种种好奇及产生的疑问,山楂课程从这个时候便埋下了伏笔!
课程前期,围绕“山楂”话题,亲子间进行了山楂大调查。孩子们初步知道了山楂的外形、味道、美食、好处等,积累了前期经验,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
老师有话说:
孩子与家长共同调查,极大地拓宽了认知视野。他们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资源,了解了更多的山楂美食,让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更加多元化,为思维发展和创造力培养奠定基础。
老师有话说: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神秘多彩的,永远在探索未知的路上前行。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要学会放手,少干预,多观察,让孩子尽情尝试,尽情探索,从而促进孩子发现问题、尝试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吃过山楂制作的糖葫芦,可甜了”。“山楂还可以做哪些美食呢?”孩子们带着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了许多山楂食品,满足了孩子们从“不爱吃”到“爱吃”的最初期盼。
老师有话说:
孩子的经验较为疏散,教师引导孩子通过摸、闻、尝等多感官体验山楂的特点,积极去探秘孩子的发现,慢慢揭开山楂的神秘面纱,提升了孩子们关于山楂的认知经验,满足对山楂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为了让酸酸的山楂变得更好吃,开启了制作各种各样的山楂美食行动。
孩子们通过洗山楂、去果核、搅拌山楂、晒山楂、品山楂等活动充分地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收获。
追随孩子的兴趣,支持孩子的发展,鼓励孩子尝试体验,促进孩子的发展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目标。
分享山楂
“爱”通过美食来表达最为直接、最为有力。小朋友们为默默辛勤付出的园长、老师、保健医、厨师等送上自己亲手做的山楂美食,让他们品尝孩子们的手艺,同他们分享喜悦。
山楂成为灵感的源泉。孩子们运用搓、捏、压等技巧捏出了一个一个美味的山楂糖葫芦,运用颜料玩色的方式勾勒出美丽山楂树。
拓印+棉签画《山楂树》
粘贴《红红糖葫芦》
泥工《山楂雪球》
喷画《美妙山楂树叶》
山楂有开胃消食、助消化的作用,还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小朋友的生长发育。山楂也是常用的中药材,可药食两用,主要功能是健胃消食、活血化瘀。山楂的粗纤维含量比较丰富,可以有效地促进肠道蠕动,加速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有利于肠道排空。但山楂的性味比较酸,所以一定要适量食用,不可贪食,否则会形成过多胃酸,而引起胃痛。
大自然是教育宝藏,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碰撞中尽情地看、摸、尝、思、做,在不断地发现与思考中,共同交流与探讨。教师作为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为教育契机,挖掘适宜的课程资源,给幼儿提供“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渴望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心理,提供物质、经验等方面的支持与引导,让孩子们获得最真实的感受,收获满足和幸福。希望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爱上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张舒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