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澎湃浪潮中,晋中信息学院“数字魔坊”辅导员工作室勇立潮头,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为指引,依托学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特色模块”育人模式,深度融合学校特色,全力探索高校学生工作数字化转型新路径,工作室成员涵盖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多学科领域,他们凭借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积极开展工作,正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且充满活力的创新风景线。
重塑教育生态高校数字化转型新探索
在前期筹备与规划阶段,工作室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扎实且富有成效的工作。10月,工作室召开调研数据分析会,聚焦晋中信息学院数字化转型需求与痛点。会上,团委刘瑜晴老师、竞技体育中心杨超薇老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张帆老师分别就前期深入各部门专项调研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全面、深入且细致的剖析与总结。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梳理与研讨,精准划定本年度的重点工作范畴,并对其可行性展开了严谨且充分的论证,为后续工作的稳步推进筑牢了坚实根基。工作室负责人武海鹏老师就工作室的最初构想与整体规划向全体成员进行了深入透彻的阐释。计算机领域资深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山西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的陈立潮教授,作为工作室顾问在会上对工作室的定位、建设目标、育人实效以及工作计划等核心要素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政策性指导与要求。陈教授着重强调,在当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工作室务必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致力于全方位培养师生的数字思维意识,引导大家熟练且巧妙地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前沿信息化、智能化工具,深度挖掘学校专业特色优势,全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力求实现人人皆能熟练掌握“低代码编程”的目标,进而将晋中信息学院精心打造成特色鲜明的“信息产业商学院”。
本年度,“数字魔坊”工作室锚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大关键任务,精心策划并全力推进两大极具创新性与实效性的数字化项目——“心晴”树洞和完满“温度计”。借助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度剖析学生在学习行为、活动参与状态、生活习惯养成以及心理稳定性等多方面的海量数据,从而为个性化教育的精准实施以及一对一辅导的高效开展提供科学、可靠且极具针对性的依据,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工作的整体效率与服务质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点亮了一盏明灯。
贤聚信院,育德铸魂启新航
“数字魔坊”工作室积极开展活动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11月7日,工作室组织赴太原师范学院智能优化计算与区块链技术实验室参观交流。太原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赵鹏老师就实验室运行情况向工作室成员进行详细介绍,此行深入科技前沿,感受数字化对教育的深刻影响,同时,与实验室专家交流,汲取智能优化计算、区块链技术等前沿知识,为引导学生科技创新筑牢根基。
11月28日,学院特邀第九届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金奖获得者山西财经大学金春丽老师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就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素质能力大赛应赛与备赛方面,解读赛制并进行实战演练与精准点评,有效提升了参训者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技能。
探寻新农村的“数字密码”
为了拓宽视野、汲取灵感,探索出一条独具晋中信息学院特色的高校数字化转型创新之路,12月,“数字魔坊”工作室组织专题研学。陈立潮教授、杨倩倩院长、任青老师等一行10余人前往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寒王乡里长村。里长村作为山西省首批、晋中市唯一的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精心培育下,已然构建起了全方位一体化的数字化新农村样板。省委、省政府、晋中市以及左权县各级政府累计投入高达1200余万元,精心打造了200余平方米的数字调度中心,为数字乡村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寒王乡副乡长胥晓春,里长村书记宋向林等几位领导热情接待了研学团,团队成员从乡村党建,乡村政务,综合安防,健康监测,管理公开,产业发展等各个领域展开细致入微的参观学习与深度调研。在参观学习过程中,陈立潮教授深入调研里长村数字经济发展现状,并提出极具前瞻性与针对性的建议。陈教授指出,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是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的关键。借助大数据强大的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深入挖掘潜在客户群体的消费偏好、地域分布、购买习惯等多维度数据,从而为里长村的产品制定精准营销策略。
晋中信息学院“数字魔坊”辅导员工作室在高校学生工作数字化转型的征程中,正以坚定的步伐、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未来,工作室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度融合学校特色与地方资源,为高校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培育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助编 张晓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