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项目式学习方式,落实新课程理念,也为进一步探索项目化学习与科学教育的跨界融合。12月19日,太原市迎泽区港道小学校全体教师线上参加了大同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召开的中小学项目式学习(山西省)常态化实施展示交流活动。
整个活动涵盖课例展示、专家讲座、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采取现场培训+线上直播同步进行,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会场,呈现了一场高规格的教育盛宴。
活动伊始,小学分会场展示了两个课例;长治市屯留区城关小学田帅老师的英语课《我是班旗设计师--COLORS》,长治市潞州区东关小学董慧娜老师的数学课《探寻时间与征程:十年再相聚——年月日》。两个项目课例重视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也符合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随着项目的进程在不断调整研究问题,以自主合作探究为路径,鼓励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港道小学的教师们在听课时进行了交流,研讨气氛浓烈,结合课堂观察的实证记录,各科老师们各抒己见,把两节课中的每一处亮点设计,环节处理都进行了深度的挖掘,聚焦问题展开研讨记录,深刻认识到项目化学习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
紧接着,运城市盐湖区第二实验小学景彦平老师以《乐成长行未来——以项目理念推动项目教学,用教师进步引领学生发展》为主题分享了学校常态化推进项目的学习经验,让教师们领略到了他们在项目化实施路径上的创新精神。
上午的活动接近了尾声,山西省项目学习联合体副秘书长吴素荣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强调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希望全体教师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思想,激发灵感,共同探讨项目式学习的无限可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教无捷径,研无止境。下午的活动由孙朝副局长致开幕词,他在发言中提到全省教师要充分发挥山西省项目学习常态实施的先进经验及示范引领作用,以科学教育引航,尽快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深化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薛红霞老师的《案例解读135项目学习范式》讲座中,围绕135项目学习范式,为中小学如何落实项目学习常态化从方法实施到探索路径给予了明确的指引。通过薛红霞老师的讲解,学校老师表示对项目式学习的认识逐渐清晰,为今后开展项目式学习指明了方向。
典型交流,亮点工作展风采。晋中市教育局教研室刘文军主任以《项目学习的晋中实践》为题介绍了晋中市在项目学习中的探索历程与成果。太原市迎泽区教研室程惠萍主任的讲座《区域推进项目学习的思考与实践》中回顾了迎泽区教研中心的项目式学习研究的艰难历程:走过了语文单学科探索、各学科研究、学科融合到跨学科推进的路程;从小课题研究到科研成果获奖……
港道小学校全体教师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在专家的方向引领和精准指导,不断打磨,坚持探索,继续打造更好、更精、更优的课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港道的学子们定能成长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新时代科学型人才。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李娟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