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下午,太原市第五实验小学组织第一组12位参与项目化学习活动的主讲老师进行项目化学习的汇报。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强调以学为中心,以实际问题解决为导向,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和教学方法创新,实现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太原市第五实验小学在立足分科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在现有课程体系框架下,融入项目化学习,从而实现教学新突破。
全校老师从暑假期间就以本学期教材为依托着手进行项目的选择和项目化学习方案的设计,历时一个学期学生完成了本学期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此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刘芳主持。
李国强校长,刘晓莉书记,郭慧芳副校长全程参与,认真聆老师们的汇报。学校还特别邀请太原市教科研中心专家岳亮萍老师参加此次活动。
冯渊莉老师执教的《探索四季》项目化学习基于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阅读内容展开,活动中,冯老师鼓励学生收集关于四季的诗歌、故事、歌曲、画报等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通过朗读、搜集资料、交流分享、手工制作、朗诵等方式,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真正在综合性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素养。
荆莉莉老师执教的《字迹寻踪——做中华文化小主人》项目化学习活动依据新课标提出的四大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制定了学习方案。让孩子们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以玩中学、学中乐的方式展开问题探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们在用已有和现学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力所能及的项目、解决适切的问题。
武俊芳老师执教的《曹冲称象》项目式学习超越了传统以静态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样态。借助项目式学习与课程整合,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兴趣之火,点燃学生合作学习的行为之火,也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星星之火,更点燃学生自主发展的理想之火,让项目式学习在高质量提升学生学习素养的体系建构中,能够发挥独特的光芒。
郝丽敏老师执教的《童话盒子剧场》项目化学习以“童话盒子剧场”为核心任务,学生在认识童话、了解童话、熟读童话的基础上根据童话故事编排童话剧并进行展演,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张晓燕老师执教的《插上想象翅膀 成就童话梦想》项目基于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游历童话王国”进行设计,借助“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单元语文要素,通过“课文是怎样把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出来的”这个本质问题重构单元已有课文,引发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实践。以“课内学童话,编童话,讲童话;课外读童话,绘童话,演童话”双线并行的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项目化学习活动,开展沉浸式童话学习体验。
牛凤连老师执教的《为社区环保建言献策》的项目化活动中,学生基于课本,基于生活,发展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并能积极寻求改变策略;基于前期理论基础,学生走进社区,发现、研讨、制作方案、宣传、实践,积极践行环保理念。整个过程中,学生表达能力、审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颜井春老师的项目化学习《舐犊情深,反哺更浓》基于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舐犊情深”,重在落实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学生通过品读学习,感恩父母无私的爱;通过手写图绘,铭记父母无言的爱;通过践行劳动,反哺父母缜密的爱。
张美娟老师的《制作玩具我能行——竹节人》项目化活动基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竹节人》一课进行设计,围绕主题“玩转竹节人”,将语文、劳动技术、美术等知识有机整合,引领学生以生动有趣、别开生面的方式进行跨界融合的项目式学习实践。
贾玉丹老师执教的《走近鲁迅先生,传承民族精神》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小组成员间互相合作,共同讨论,人人登台,完成了鲁迅先生纪念展览。在做展览的过程中,学生走近鲁迅,了解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阅读并讨论鲁迅的经典作品,讲述鲁迅的成长故事,探究鲁迅作品的深刻内涵,了解鲁迅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李佩老师执教的《古代科技,耀我中华》以“古代科技如何改变了世界发展进程?”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制作PPT、动手实践“活字印刷-橡皮章刻字”等形式充分了解古代中国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农业、手工业等领域的代表性科技成就,并通过探究,理解古代科技成就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不断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创新精神。
周晓春老师的项目化案例为《小小乐器工匠师》, 这是一个以“民族乐器”为主线的项目化学习活动,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创意制作民族乐器,在活动中感受民族乐器的魅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能力,增强民族自信。
逯文丽老师执教的项目化学习《家务我能行》选题非常有意义,实施过程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从其中获益良多!不足之处是设计者没有提前设计好较完善的系列评价量表,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作用!
与会老师都认真观看、学习了12位老师的项目化活动经验。此次汇报活动获得了专家岳亮萍老师的高度赞赏,岳老师说:“老师们以课标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素养为根本,聚焦项目化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项目化活动成果丰富十分令人欣喜。”
项目化学习(PBL)作为以素养为导向的教与学的方式,非常契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目标需要。但项目化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着显著的不同,如何基于校本推进项目化学习,实现学校育人方式的变革,挑战很大,难度很高,既要有理论的指导引领,更需要实践中行动的智慧。
他们期待第二组项目化学习活动汇报的老师能带来更多的惊喜。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荆莉莉 刘芳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