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第五实验小学立足分科教学优势,在现有课程体系框架下,创新性融入项目化学习,力求实现教学新突破。12月19日下午,太原市第五实验小学校组织第二组项目化学习活动组进行汇报。此次活动由教师管理中心主任郝晓艳主持,李国强校长、刘晓莉书记、郭惠芳副校长全程参与,项目成员及其他科任教师认真聆听汇报。学校还特别邀请太原市教科研中心专家岳亮萍老师参与此次活动。
基于数学学科的项目化学习,立足数学学科,以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组织了以生为本的项目化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科知识,创造丰富成果,提升核心素养。
刘明丽老师执教《小小航天梦 点亮未来星》项目学习活动,学生先从观察实物感知特征,再小组合作深入探究,最后创意搭建并展示分享。学生在完成探究报告与拼搭作品的过程中,提升了动手合作与创新能力;此项目也让数学与生活交融,为数学教学提供宝贵经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探索数学学习新路径。
牛娜老师执教的《数学小游戏》项目化学习依托综合实践学科,从“认数——写数——数字游戏”等环节中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性经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提升数学学习兴趣,消除一年级学生刚入学的紧张感、陌生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幼小衔接,并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杨婧老师执教的《质量里的秘密》项目化学习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进行:认识质量单位、认识和使用称重工具、判断是否“缺斤少两”以及消费维权。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完成了数学既定的单元学习目标,更为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提升语文素养做了铺垫。
耿宇玲老师执教的《运动与身体变化》项目化学习以学生运动前后的身体变化情况为依托,通过统计、计算、分析运动与身体变化的关系,进而开展一系列自主探究活动,最终发现运动会使身体发生暂时的变化这一结论。此次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促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运动对健康的益处。
任燕萍老师通过《“因为,所以”我能行》的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推理的乐趣,通过三个阶段的学习,学生慢慢学会一些“表达思维”的方法,逐步在生活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何永景老师执教的《探秘“黄金比” 感悟数学美》项目化学习活动,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学中做,真切地去感受无处不在的数学之美,在深入了解“黄金比”奥秘的同时,完成了手抄报、班徽设计、数学日记、探索黄金比的奥秘、制作黄金矩形、绘制黄金螺旋线、画数学连环画等不同形式的成果,不仅锻炼了思考、探究、创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英语学科在项目化实践活动中关注生活,以生活中实际问题为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在真实活动中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科素养。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而动物是和人类和谐共生的。张秀茹老师执教的《 Animals in danger》项目化学习基于教材6A Animals in danger主题下,讨论濒危动物。于是提出驱动问题:Why are wild animals in danger?紧接着引导学生挖掘指导项目实施的问题框架:What wild animals do you know? What wild animals are in danger? Why are these animals in danger? How can we save these animals?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探究学习,最终完成项目成果——拯救动物的演讲。
李青老师以《了解城市 乐享探索》为主题,基于牛津英语5AU9Around the city一课,让学生主动观察自己熟悉的街道,在语境中对街道中的场所进行描述,感受街道的美;学习如何表述方向、路线,并能礼貌地问路指路;能够使用电子地图,感受先进科技的便利。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自行组队、规划,在团队合作中提高创意实践的能力;通过拍摄照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展现自己的成果,综合运用美术、信息科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科学学科的项目化实践注重在项目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花翠霞老师执教的《“纸”等你来 越剪越长》让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尝试不同的剪裁方法,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学生需要思考和讨论哪些因素影响了最终的纸张长度,并寻找优化方案。在这样的实践探究活动中,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学会分工合作,培养科学思维。
韩晓俊老师执教《多样的树叶》,通过收集、观察、分类树叶以及用树叶进行艺术创作等实践活动,将科学与艺术完美融合,展现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同时以身边最常见的树叶为主题开展本次项目化学习,帮助学生课后快速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特点!
美术学科的项目化活动呈现系统性、完整性、活动化等特点,可谓精彩纷呈,精美的成果更让大家连声称赞!
闫文璐老师执教的《传杯送盏 塔现新颜》项目化学习活动基于人美版二年级第三册《杯子的设计》与《捏泥巴》两课内容,利用游戏《黑神话》盛行带来的旅游文创经济效应,聚焦于山西古塔,引导学生了解这一艺术宝库,加深文化自信。结合语文、社会、数学等学科内容,以设计地方文创为项目展开,让学生亲身体验产品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在综合性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及文化艺术修养。
史利鹏老师执教的《平面纸偶戏》以三年级美术课程《连环画》《演电视》《有趣的拼贴》为主要内容,以演绎“纸偶戏”为目标任务进行项目化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项目“偶戏”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通过自行设计和制作纸偶、小组合作完成故事编撰、一起拼贴背景、共同演绎故事等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偶戏”表演的乐趣,并对下一次的表演产生期待!
黄星星老师执教的《节日剪影·传统新生》项目化学习活动基于四年级美术教材、美术新课标的要求,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展开。项目结合了《在快乐的节日里》《剪纸中的阴刻和阳刻》《剪纸中的吉祥纹样》三课精髓,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传统节日文化,学习刮蜡画、剪纸、办画展等艺术形式,让学生在系列创作过程中传承与创新了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了美术技能与综合素养。整个活动具有鲜明的项目特点,具有美术学科特征,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
语文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以当前社会热点导入,在宣传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落实语文学科知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董婧老师执教《开展“日月潭”项目化 点燃“黑神话”家乡情》项目化学习活动,以“黑神话”游山西为切入点,引导孩子参与到“太原走出去”的宣传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走进“日月潭”,了解“日月潭”,宣传“日月潭”,进而点燃家乡情,了解家乡,宣传家乡,树立文化自信。
此次汇报活动获得了岳亮萍老师的高度肯定。岳老师特别赞赏此次项目化学习汇报中的五大亮点:一是主题鲜明化,主题指向都特别明确,紧扣课标,突出学科特征,同时兼顾跨学科,最终都指向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二是学习任务化,任务层次化,层层递进;三是学科实践化,体现“做中学”,突出学生的生活实践;四是成果很丰富,均指向学生高阶思维;五是评价有效跟进,无论是过程性评价,还是结果性评价,都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评一体化。
项目化学习作为以素养为导向的教与学的方式,非常契合国家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目标需要。本次交流汇报活动,不仅见证了学科项目化实践的意义和作用,更看到了学生无限的潜能。日后,将持续深化项目化研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做中学,在学中思,师生共同成长。用项目赋能学科,实现教学的纵深发展,学“项”未来!
(网易山西 黄晶 通讯员 曹超卿 牛凤连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