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诞辰131周年纪念日,太原市万柏林区众纺路小学开展了毛泽东诗词阅读活动。孩子们怀着无比感动的心情,深切怀念敬爱的伟大领袖!
不读毛主席的诗词,不知有多震撼。那字里行间,不仅流淌着历史的沧桑与革命的豪情,更蕴含着对民族命运的深刻关切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的每一句诗词,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抛开其他不谈,若只谈文学,毛主席的诗词在近现代以来也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这学期,该校二年五班在早上语文和数学阅读的时候,阅读了部分毛泽东诗词,带领孩子们感受了主席诗词里的精神,带给他们的激励和鼓舞: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诗词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是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宏伟史诗,是气吞山河的中国革命战争的壮丽画卷,是毛泽东纵横捭阖的奋斗人生和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发展构想,毛泽东认为古典诗词和新体诗歌各有弊端,明确要在民歌和古典的基础上发展中国诗歌。毛泽东对旧诗和新诗的相关评论,表达了对中国诗歌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即新体诗和旧体诗都要改革,都要创新。从文艺发展的目标出发,从文艺政策的导向着眼,毛泽东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1957年1月,毛泽东在和诗人臧克家、袁水拍谈诗时指出:“我以为新诗应该在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求发展。”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说:“我看中国新诗的出路恐怕是两条:第一条是民歌,第二条是古典,这两方面都提倡学习,结果产生一个新诗。”1965年7月21日,他在致陈毅的信中指出:“将来趋势,很可能从民歌中吸引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毛泽东主张在古典诗词和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新诗,既继承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又吸收民歌的丰富养料,还要顺应时代的要求。这样的中国诗歌具有民族特性、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能够体现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的诗学主张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毛泽东诗词也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树立了成功典范。
毛泽东诗词大多属于反映革命实践和社会生活的抒情言志之作,但其情志的表达是通过自然意象的传神写照来实现的。
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不仅要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还有学习他博大的胸怀,带领学生好好学习。
(网易山西 黄晶 贾婷茹 通讯员 袁利娜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