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积极践行新课改精神,培养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力和舞台表现力,同时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文学素养。12月26日,太原市迎泽区桃园小学尚品分校精心筹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课本剧盛宴。让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共同开启这场精彩纷呈的课本剧之旅吧!
此次活动参赛对象为该校一、二、三、四年级学生。各班班主任老师组织本班同学,从课本上选取课文,撰写台词,挑选演员,分配角色,布置道具,配乐选择,认真排练。演员们拿着精心准备的道具走上舞台,一个个源远流长的经典故事,“穿越”时空,走出书本呈现在他们眼前。
一年一班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情也能完成的道理。当孩子们念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时,观演的老师、家长、同学纷纷鼓掌,感受到了舞台剧的魅力!
一年二班为大家带来了《逃出大英博物馆》。在这个充满创意与深情的节目中,孩子们化身为那些流落在外的古代文物,用他们灵动的表演,将文物们内心深处的情感细腻地展现出来,愿不久的将来,所有中华瑰宝都能安然回归故土,在华夏大地续写千年文明的辉煌篇章。
一年三班的同学带给大家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多么有趣!《滥竽充数》这个小小的故事告诉了大家一个大大的道理:弄虚作假的人,手段再高明,即使能欺骗一时,也无法蒙混一世,迟早要露出破绽;做人要有真材实料,不要学南郭先生一样滥竽充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日辛勤劳作,挥洒汗水,只为那盘中餐。一年四班带来了课本剧《悯农》,让他们穿越时光,走进田间,去看看那古诗《悯农》背后的故事。
《狼来了》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一年五班的小朋友别出心裁的演绎,让这个老故事有了新风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说谎会失去别人的信任,即使说真话也没人相信,所以做人一定要诚实,不说谎欺骗别人。
二年一班的小演员们带来了《刘胡兰》的故事,他们生动的表情,熟练的一笑一颦,乃至一个动作,就如同少年刘胡兰真的来到了他们的身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少年刘胡兰鲜活具有生命力,有着无可比拟的勇气。她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在危险面前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感染了每一个人。
二年二班带来了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是一个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少年英雄雨来与敌人斗智斗勇、掩护八路军交通员的感人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不仅有雨来这一机智勇敢的主角,还有一群生动鲜活的配角,他们共同构成了这部课本剧中的亮丽风景线。
在星星火炬的照耀下,红领巾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是红旗的一角,凝聚着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与期望。二年三班带来了课本剧《红领巾的故事》,抗战时期,八路军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孩子们为战斗站岗放哨,通风报信,顽强抵抗。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中,在鲜血和炮火中,深切感受着红领巾真正的含义。
三年一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向大家展现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激励人们勤奋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爱国,是永恒的主题。周恩来的故事激励着他们:少年强,则中国强!
三年二班《珍贵的教科书》以抗战时期为背景,讲述了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牺牲的故事。三年二班的小演员们,人物形象鲜明,指导员英勇无畏,体现了崇高的精神。它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战争年代学习的不易,感受先辈们为了知识和理想的坚定信念,激发学生珍惜当下、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坚韧、爱国的品质,传承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年三班带来了《晏子使楚》,饰演晏子的同学将晏子的机智、果敢与不卑不亢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楚王的刁难,他巧妙回击,一句句巧妙的言辞,赢得台下阵阵掌声。而饰演楚王的同学,也将楚王的傲慢无礼与最后自取其辱的尴尬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他配角同样出彩,举手投足间尽显角色特点,将故事的冲突与转折完美呈现。
四年一班的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出演了一场精彩的课本剧《西门豹治邺》。故事记叙的是战国时期,西门豹运用极其巧妙的办法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头子,教育了官绅和百姓,破除了迷信,并开凿水渠,造福世人的事。赞扬了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教育人们要崇尚科学,不信鬼神。
才华与创意共舞,文化与艺术交融。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课本知识的深度挖掘与创新演绎,更是青春风采的绚丽展示。同学们用真挚情感和精彩演出,将熟悉课文化为生动表演,让书中人物走近观众。表演虽落幕,阅读永不止。让他们带着从课本剧中获取的智慧与力量,未来继续与文学相伴,与美好相拥。
(网易山西 张敏 李丽 通讯员 张家齐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