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并设置了“整本书阅读”这一内容,充分体现了教育部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基于此,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二年级语文组展开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策略,以提升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质量。
作为老师,培养优秀的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阅读习惯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尽管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引导、教育、反复训练巩固,滴水穿石是习惯行成的关键。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注重阅读方法指导,重视阅读兴趣培养,就一定会让孩子们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是离不开课内的指导的,所以本年级组开展了童话绘画作品制作的评比和童话角色名明信片的制作。在活动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读懂童话的乐趣,由此产生主动阅读更多童话的动力。
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才能实现自主阅读的目标。读书的方法可以来自老师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在平时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揣摩、总结。如:在结尾留白处猜想,童话故事的精彩之处往往在结尾的留白处。《神笔马良》故事的结尾;书中也设计了这样的猜测:“但是,马良后来怎样了呢?大家都不清楚。有的说,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和那些种地的伙伴们在一起。有的说,他到处流浪,专门给穷苦的人们画画。”学生在这样的引导下,开始了想象猜测有学生说,马良到了2022年的中国,他来到沙漠画上了一排排的树木,马良还来了科研院所,他画出了新冠疫苗,很快就打败了新冠病毒。这样的想象补白,不仅让文本内容更饱满,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良好的习惯养成有其反复性,学生。阅读习惯形成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根据这一心理特点,需加强外在刺激,及时强化等方法,使学生的阅读倾向自动化。年级组针对这个特点,进行了童话阅读专项活动。让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童话生动地分享给班级其他同学,此外,老师还借机询问孩子的阅读习惯。大部分表达出色的孩子,阅读习惯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在倾听过程中,给不是特别爱阅读的孩子形成了一股“阅读助推力”。还有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著名童话时,他们也了解认识童话作家,感受童话作品的体裁特点。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试着编写童话故事,他们大胆想象的同时可以做到取材合理。
今后,将继续开展系列主题读书活动,进一步规范读书活动的组织,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为争创“书香班级”而不懈努力!
(网易山西 闫珊 通讯员 张欣瑷 助编 郝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