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上午,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四十三场新闻发布会,省委农办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新闻发言人张软斌,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继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建成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紧紧围绕“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明显成效。
克服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低迷影响,稳住了稳粮保供的基本盘。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各级党委政府抓粮食生产的责任。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及时足额兑现惠农补贴资金,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推广合理密植、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集成配套高产技术,有效应对干热风、干旱和冰雹等自然灾害。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293.7亿斤,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出台贷款贴息、资金补助等扶持政策,为肉牛、奶牛养殖主体纾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畜产品、蔬菜、水果产量分别增长4.9%、4.1%和2.3%,市场供应充裕。
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提高防返贫监测时效和帮扶精准度,全省现有监测对象10.2万户23.1万人,其中六成已消除风险,剩余的全部落实帮扶措施。落实支持脱贫人口增收30条举措,实施产业帮扶带动工程和务工就业托举工程,分类推进产业帮扶项目的巩固、升级、盘活、调整,统筹就地就近就业和有组织劳务输出,全省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超过100万人。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辍学失学儿童保持动态清零,农村低收入人口住院合规综合报销比例88.6%,危房改造年度任务7755户全部完成,自来水普及率97.1%。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特优农业不断提档升级。通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促进一二三产协同、农文旅融合、产加销贯通。2024年全省新增6家国家级、13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新增雁门肉羊优势产业集群,新绛县、曲沃县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5个农业产业强镇,特优农业的区域化、规模化效应日趋显现。2024年1—11月全省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2382亿元,同比增长13.8%。做强做大沁州黄小米、隰县玉露香梨等区域公用品牌,新增27个“有机旱作·晋品”,支持沁县、隰县等12个县打造特优农业品牌强县。在广州、成都等地举办特优农产品推介会,持续增强品牌影响力。
科技和装备水平持续强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农产品加工等关键领域,组织百余个省部级平台、千余名科技人才开展联合攻关,畜禽品种选育、机收减损技术研发等取得突破。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高性能播种机、大型智能联合收割机等补贴比例,完成农机报废更新2970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进一步提升。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入标准,开展工程质量“回头看”和专项整治行动,截至2024年11月底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142.5万亩,新增恢复水浇地51.1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治理率、农膜回收率稳步提升。
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围绕增加经营净收入,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部分农畜产品价格下行影响,新发展设施农业16.5万亩。围绕增加工资性收入,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有序组织外出务工,培育高素质农民5.1万人,安排以工代赈资金2.9亿多元。围绕增加财产净收入,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农民盘活闲置住房,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围绕增加转移净收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发放粮食生产各类补贴46.7亿元,实施教育帮扶“雨露计划”。出台《关于支持低收入县农民较快增收的实施方案》,提出10条针对性措施。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9元,实际增长6.4%。
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出台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召开现场推进会,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按照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分类推进建设。省级成立工作专班,开展乡村建设、乡村设计培训,选树一批先进典型。省级统筹25亿元资金用于乡村建设,对工作成效明显的市、县给予奖补。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村跑、村BA、广场舞等文体活动,展现农民新风貌。持续开展高额彩礼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广积分制等务实管用措施,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月活动,让文明乡风浸润和美乡村。
发布会上还介绍,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着力点,以“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全面整治”为抓手,按照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分类推进建设。2024年360个精品示范村、2680个提档升级村和覆盖全省的环境整治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张建成介绍,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通过强化监测帮扶,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重要防线;加大产业帮扶,夯实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狠抓就业帮扶,促进脱贫群众务工就业增收等举措,全省上下加劲发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提质增效。
姚继广指出,近年来,山西省聚焦特优农业,瞄准关键核心,强化农业科技装备现代化建设,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3%,科技为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具体工作有:高水平开展农业攻关、高标准推动种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有机旱作、高效能开展农技服务。
“针对我省种业上的短板弱项,启动谷子、黄花菜、西葫芦、绵羊(东佛里生)4个国家重要特色物种和玉米、小麦等11个省级育种联合攻关,自主培育的‘太行云牛’‘山晋黑猪’‘雁云白羊’已具雏形。”姚继广说道,“采取‘层层包联、村村覆盖’的形式,组织全省1.4万余名农技专家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重点围绕小麦、玉米、杂粮实施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截至目前,技术服务覆盖1.3万个行政村、1万余个新型经营主体、24万余农户。专家技术服务、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连续两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示范项目。”
在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方面,近年来,山西省坚持把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通过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规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行动等行动,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赋与了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张软斌介绍,下一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推动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地见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动力添活力。
(网易山西 黄晶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