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落实“双减”政策,贯彻五育并举,做好减负提质,1月7日、8日,太原市尖草坪区实验小学开展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培养爱国情怀”一、二年级乐考乐评实践活动。以新春到来为契机,以“集五福”为情境任务,通过游戏化、生活化的活动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贯穿其中,创新活动形式和评价方式,引导一、二年级学生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及意义,实现对学生学业的多元性、过程性评价。
尖草坪区教育体育局郭平主任参加了此次乐考实践活动。詹向凯副校长全面介绍了学校乐考乐评活动的方案和思路。老师们分别介绍每一科乐考主题以及设计意图。郭主任高度肯定了该校在乐考教育改革中取得的成果,尤其此次数学学科中的看图讲数学故事环节,设计新颖,效果明显。他强调,乐考不仅是考试形式的革新,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转变。
第一关:灵蛇绕桩
第二关:夹汤圆
第三关:灵蛇蜕皮
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第一关灵蛇绕桩考查孩子们的小臂肌肉力量和身体的平衡性、稳定性。第二关夹汤圆考查学生的手腕力量,在送汤圆的过程中更需要学生眼观六路。第三关灵蛇蜕皮考查孩子们的腹部核心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
这次体育乐考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助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一年级“瑞蛇迎春 赶个年味集”活动四个关卡,以两两组合、随机抽取的方式呈现,增加了答题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第一关,“拼音集福运”,考查学生的音节拼读能力;
第二关,“识字宝藏屋”,考查学生能否准确、快速地读出所学汉字;
第三关,“背诵小剧场”,考查学生的朗读背诵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四关,“表达口才秀”,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孩子们在语文乐考的广阔天地里,化身为灵蛇宝宝开启集福之旅!“灵蛇字词寻宝”环节,孩子们精准捕捉每一个词语的音形义;“灵蛇诗文小剧场”则以稚嫩却充满感情的嗓音,将古诗、美文中的情感与智慧娓娓道来;“灵蛇故事编织机”环节,孩子们更是自信满满,用流畅而生动的语言,表达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深刻思考!
这一系列的挑战,不仅让孩子们在文字的海洋中自由遨游,更滋养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刻的思考力,为他们未来的学语文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蛇年“趣”闯关 “英”你乐无限
此次英语乐考随机抽取一本英语绘本,依托孩子们的词汇积累,根据绘本的故事发展脉络和图片提示,简单描述3-5句话。
这样趣味性的考查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学生不再把考试当作一种负担,而是像参加游戏活动一样,享受这个过程,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
一年级“巳巳如意玩转数学”乐考活动,不一样的题目组合呈现,给同学们也带来不一样的答题惊喜,增添“知识与趣味”结合的乐趣。第一关,“口算串串乐”,了解学生口算能力和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第二关,操作小能手(3选1),包括顽皮小“珠”,钟表王国和图形摸摸乐;第三关,看图讲数学故事,则是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智慧蛇数你最棒”乐考,围绕课标要求,落实核心素养,让孩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智慧糖葫芦”激发了学生们的口算兴趣,培养了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锻炼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图形拼拼乐”孩子们在操作活动中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到图形之美;“年货小超市”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直面解决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
享劳动之乐 悦劳动之美
(一年级)
第一关:整理文具盒
第二关:叠军服
第三关:夹豆子
一年级孩子们通过劳动大闯关活动,动手又动脑,自理又自立,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体验劳动创造美,感受快乐无限!
(二年级)
第一关:叠军服
第二关:系红领巾
第三关:系鞋带
二年级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顺利高效完成三项闯关内容,感受动手操作、自我服务、自理自立的快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闯关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小朋友动手实操能力和完成任务的荣耀感,也增强了对劳动和生活的无限热爱。
道法乐考 “爱国福” 集福活动落下帷幕,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知识与趣味交织的盛宴。活动精心设置3大关卡:
第一关:我是小法官“慧蛇辨是非”,凭借插画判断题卡,精准检验学生对班级规则的判别能力;
第二关:传统节日我知道“福蛇转佳节”,转动幸运转盘,开启传统节日知识宝库,学生需流利道出节日习俗、美食等;
第三关:我是爱国小卫士“祥蛇系福结”,让学生亲手编织福结,传递爱国深情。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同学们热情参与,既夯实了道法基础知识,又在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中茁壮成长,爱国情怀深深扎根心间。
不以纸笔定能力,虽无笔墨亦飘香。此次乐考全面落实了“双减”政策,推进五育并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寓教于乐中检阅孩子们一个学期以来的成长和进步,在考查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全面展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乐考乐评活动在温馨祥和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孩子们在乐学乐考中快乐成长!
(网易山西 郗艳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