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榆次一中心理中心完成家长读书会5场、家长学习会6场,分别在周二周三开展家校共育、家长分享交流沙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重要文件精神指引下,他们深刻认识到家校共育对于学生成长的关键作用。秉持着“德才兼备 和谐发展”的理念,学校致力于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
家长读书会由张保霞老师主持,本月读书《青春期的情绪密码》,由家长、老师作为分享人,解读篇章。
本月读到的内容主要为第1章“青春期情绪知识101:走出三大误区”之“误区二:“负面情绪对青少年有害”和误区三:“青少年那么容易激动,因此他们非常脆弱”。
误区二:负面情绪对青少年有害分为三部分:
(一)作者从家长的一个担忧引入话题,即阅读让人悲伤难过的书籍会影响孩子情绪,不利于孩子成长与发展。但事实上,当他们对阅读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时,才能真正发挥“阅读”的效果,培养孩子从他人角度看待问题的情感和能力。所以,从长远来看,强烈的、不舒服的情绪是对年轻人有好处的,会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二)“不适的情绪能促进成长”
文中强调情感上的痛苦能促进成熟,孩子在生活困境中出现的情绪会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但事实上在生活中,孩子出现情绪痛苦时,家长会十分担心。
(三)“什么情况下要让青少年避开情绪痛苦”
通过学习本文,更加深刻理解了一个名词——创伤。它是指一个可怕的事件造成的对情绪的压倒性的影响,而不是指事件本身。当青少年遭受到创伤时,作为父母首先找到问题根源并积极应对。父母不逃避,认真对待。
误区三:“青少年那么容易激动,因此他们非常脆弱”。分为两部分
(一)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分享了自己朋友对女儿激烈言辞、情绪波动的担心,作者认为,青少年用激烈的言辞来描述短暂的绝望感是正常的,并且,青少年经常用“转移情绪”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强烈情绪,孩子往往比他们看起来更坚强。
(二)“激动并不意味着脆弱”正常情况下,成长的青少年都会经历明显的情绪高潮和低谷,不必因此担心他们无法承受,孩子正常的心理状态是面对不同情境中应该有合理的感受,即有让自己不舒服的情绪时,孩子应该能找到适应性的方法来管理。家长在收到孩子情绪的“外化”时,应把收集情绪垃圾看作向青少年提供爱的服务方式,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杨爸爸指出,作为家长,应“心甘情愿做孩子情绪的垃圾桶”。
本月开展家长学习会主题有:
《给足心理营养,助力孩子成长》
《原生家庭的剖析与情绪管理》
《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OH卡——看见接纳疗愈》
《真心陪伴,用心倾听》
《解锁与孩子的沟通密码》
家长学习会分享
本月的家长学习会从萨提亚家谱图、OH卡、非暴力沟通等理论出发,和家长分享讨论如何与孩子沟通、倾听,形成更和谐的亲子关系。
《给足心理营养,助力孩子成长》、《原生家庭的剖析与情绪管理》、《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三期内容由韩瑞萍老师带领各位家长学习。
《给足心理营养,助力孩子成长》
第一、无条件的接纳。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在接纳孩子之前,先接纳自己的能力有限和做不到。接纳自己的做不到就不会对孩子有高期待,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中主动学习。
第二、生命的至重。就是被重视,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感觉,尊重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允许孩子有情绪。
第三、安全感。做一个情绪稳定的父母,让孩子有安全感。
第四、肯定欣赏与认可。认可孩子本人比认可他取得的成绩更重要。
第五、学习、成长、示范。父母首先自我成长,让孩子看见父母离开学校了依然学习,活到老学到老,给孩子树立终生学习的榜样。
《原生家庭的剖析与情绪管理》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那大家的性格怎么来的,和什么有关呢?性格原来是和原生家庭有关系。
在18岁前,孩子们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生活互动方式,以及语言模式对我们有着影响,影响他们性格的形成及发展。
《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力》
培养孩子的领导力有五个关键词:
梦想
这个世界都是大梦想吸引小梦想,小梦想吸引没梦想,没有梦想的为小梦想服务,小梦想为大梦想服务。
目标
没有目标,梦想就会变成空想和幻想。什么叫目标?目标是具体的、是可以实现的、是可持续的。
成功者看待世界与常人不一样
成功的人从来不打算改变世界,他只会改变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抗挫折能力
好父母不是100分的父母,什么困难都替孩子解决;而是60分的父母,留40分让孩子去经历,在经历中收获经验,获得自信,孩子会有一种把绊脚石当成垫脚石的能力。
沟通力
沟通力不是说口才有多么好,而是原生家庭当中,父母之间的沟通模式,如何有效沟通,是沟通能力的重要体现。
《OH卡——看见接纳疗愈》
王瑞琴老师先带领大家认识OH卡牌并了解OH卡牌的应用。
OH卡也称作“潜意识投射卡”,通过OH卡,我们将更容易与内心深处的“潜意识”进行接触,使内心深处的冲突、渴望浮出水面,打破那些控制着大家的行为却从未被他们注意到的限制和枷锁,帮助自己或他人摆脱迷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紧接着,大家一起学习OH卡牌的理论基础。包括: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理性情绪疗法(RET)及投射技术等。
在体验OH卡牌之前,他们要试着学习打破框架,让自己更灵活,更有弹性。在观察卡牌的时候,要学会“拉回来看自己”,让卡牌和自己建立某种连接,提升他们的洞察力和深度觉察力。同时,他们还可以进行意识扩展。每个人对卡牌有不同的诠释,将他人思维、事件与诠释并入自己思维与诠释中,实现意识扩展及心灵扩展。
在对OH卡牌有一定的认识并学习其理论基础后,王瑞琴老师带大家一起“玩转OH卡牌”。
通过音乐冥想放松,我们与自己的潜意识进行连接,在此过程中每个人会自动呈现想要探索的主题。之后,每人有三次抽牌机会,先抽图卡,再抽字卡,且全部是盲抽。第一组卡牌代表他们的现状;第二组卡牌即他们内心的声音;第三组卡牌启发他们前进的方向。在分享环节,大家积极参与、用心领悟,进一步体会OH卡牌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是抽卡人自己对卡牌的解读。
本期的主题是《OH卡——看见接纳疗愈》,很多时候,看见即疗愈、接纳即疗愈。让我们学会看见自己、看见别人,学会接纳,从而真正实现心灵的疗愈。
《真心陪伴,用心倾听》
郝婷老师邀请家长做自我介绍,不过这次的自我介绍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介绍家长。家长们积极参与,第一次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自己,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共情和理解。
随后,郝老师提出在《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之后,他们已经进入了依法带娃的时代。家长是第一次当家长,需要学习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孩子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和孩子的沟通技巧等。否则,在育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挑战。
郝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心理学的罗森塔尔效应:他们对孩子的期望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才能越来越好。
郝老师认为,懂孩子才能更好地爱孩子,家长要学会如何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就是陪伴和倾听。共情其实就是真心陪伴基础上的深度倾听。
和大家分享了常见的陪伴误区和倾听误区,并提出了正确的陪伴倾听应该是怎样的。在陪伴中强调家长不要拿工作忙当借口,高质量的陪伴可能不需要太长时间,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陪伴。
给大家介绍了正面管教工具——家庭会议的操作要点和流程,并分享了自己开展家庭会议的经验。
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闭上嘴巴,打开耳朵,不仅听孩子说了什么,还要听出孩子的情绪及背后的心理需要。不要着急打断孩子提建议或讲道理。特别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可以尝试陪伴式倾听。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做出倾听孩子的姿态,静静地等待孩子和我们倾诉,不批评、不打断、不着急给建议。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掌握倾听,家长互相练习了陪伴式倾听。
《解锁与孩子的沟通密码》
温河青老师在沟通密码的分享中和家长们讨论到以下几个要点
1.了解孩子
(1)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三岁的小朋友看不到风景,只有大人的腿;青少年时期的孩子看到的世界和他们也不同,他们天大的事或许在大人眼里不值一提,但他们并没有大人丰富的阅历,这时候蹲下来,和他们平视交流,从他们的高度看世界,听他们说什么,给他们更多的耐心,显得更为重要。
(2)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认知世界
可能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奇奇怪怪,不被家长理解。这时候请给他们探索世界的机会和空间,也给他们信任,相信他们能做好,帮助他们负起自己的责任,帮助解决问题,而不是代替解决问题。
做到这点,最好的策略是关注家长本身的生活和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工作,自己热爱的事情。作为家长,生活里不全部都是孩子时,矛盾冲突可能减少,孩子也更独立。
2.温柔且坚定的表达
在非暴力沟通中,去客观的,不带情绪的观察事情,区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表达沟通时,去讲事情和感受,而不是评价和想法,批评等。在和孩子表达要求时,尽可能明确,生活中很多矛盾的产生也因为家长任务发布时说的不明确,任务完成时孩子没有做到家长想的,双方产生冲突。在对孩子提出的需求中,尽量减少模糊,增加明确和细节。
3.复盘策略的应用
从结果倒推,看他们在这件事中做了什么?产生什么结果?可以吸取什么样的经验?下一次怎么做?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