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晚的舞台上,有两个节目如璀璨星辰,吸引了太原市迎泽区滨河小学二年三班和二年四班孩子们的目光,它们就是创意融合舞蹈《秧BOT》和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栋梁》,同时也引发了孩子们的诸多奇思妙问。
关于《秧BOT》,同学们不禁会问:当古老的秧歌舞遇上现代机器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一创意来自张艺谋导演,由新疆艺术学院和杭州宇树科技共同呈现。舞台上,16台名为H1的机器人身着鲜艳大花袄,与舞蹈演员共舞。它们凭借先进的激光SLAM定位技术等,精准完成快速转身、抛手绢等复杂动作。有人好奇,机器人的“机械感”是否会影响表演效果?其实,这种“机械感”与舞者的灵动形成鲜明对比,为节目增添了独特趣味。还有人提出,这是否是科技对传统艺术的过度干预?但实际上,它是科技与传统的完美融合,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方向。
同时二年四班的孩子们还发现机器人是由不同的形状组成,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原来在春晚中也能看到学过的立体图形。
《栋梁》也引发了诸多奇思妙问。以2024年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为灵感,由凤凰传奇演唱的《栋梁》,带大家领略了中国古建的千年神韵。通过“XR+数字孪生+VP”技术呈现的十二座古建筑瑰宝,如佛光寺东大殿、祈年殿等,不禁要问,如何能将这些古建筑如此逼真地搬上舞台?原来,节目视觉设计基于梁思成先生绘制的古建筑珍贵手稿,并由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等专业团队精心打造。节目以榫卯结构等为切入点,不仅展现了建筑美学,更传达出古建筑所承载的“立天地,遮风雨,挺胸膛,做栋梁”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寓意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
同时二年三班的孩子们还发现祈年殿的柱子是由不同寓意圆柱体构建而成,最中间的四根柱子表示春、夏、秋、冬,中间的十二根柱子分别表示1到12月,最外一圈的十二根柱子则表示12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除了祈年殿还有许许多多的建筑都和学过的图形分不开,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秧BOT》和《栋梁》这两个节目,一个是科技与传统舞蹈的创新融合,一个是文化与现代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精彩碰撞,它们共同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也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入思考。
(网易山西 郗艳 通讯员 孙丹彦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