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减”政策的春风下,为了落实新课标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跨学科实践探究,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二年级在寒假期间开展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数学动手实践活动——做表盘、做方向标。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引导二年级的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对时间和方向的感知,该校二年级数学组精心设计了制作钟表和方向标的实践作业。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
在布置实践作业前,数学老师利用学校的时间,详细讲解了钟表的构造,包括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与运转规律,以及如何认读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同时,对方向的知识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学生们在家中积极行动起来,开启了创意制作之旅。制作钟表时,有的学生以彩色卡纸为表盘,用废旧的筷子制作指针,通过打孔、固定,让指针能够灵活转动;有的学生别出心裁,利用泡沫板、塑料片等材料,制作出立体的钟表模型,还在表盘上绘制了可爱的卡通形象。在制作方向标时,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用一次性筷子和硬纸板制作出简易的方向标,在纸板上清晰地标出方向;有的学生则利用废旧的雨伞骨架,搭配彩色布料,制作出造型独特、可随风转动的风向仪。
课堂上,学生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们介绍制作过程和设计思路。在介绍钟表时,学生们一边演示指针的转动,一边讲解时间的认读方法;介绍方向标时,学生们结合生活场景,讲述如何利用方向标辨别方向。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欣赏,课堂气氛热烈非凡。
此次实践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们不再觉得数学枯燥乏味,而是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此次制作钟表和方向标的实践作业,是一次成功的数学学习探索。通过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在操作中提升数学素养。二年级数学组将继续探索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们的快乐之旅,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网易山西 闫珊 通讯员 刘丽花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