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颁布和新教材发行的“双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需求日益凸显,教材的有效理解与运用成为教师提升教学水平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落实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提高学校数学教师对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把握水平,探讨小学数学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月13日,太原市迎泽区桃园小学校一、二年级数学组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2025年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新教材培训活动。
上午培训开始时,葛晋萍老师带来了一场以关注内在联系,培养推理能力为题的精彩报告。
葛老师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应着重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以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为例,以往“分与合”的学习常依赖机械记忆,如今应转向理解记忆。在整体编排上,可将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进行有机整合。通过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间隔排列的方式,不仅能增强知识的系统性,促进方法的迁移,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算能力。
这一调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学生真正理解算法的基础,更是其掌握多位数加减法的必备技能,同时也是解决日常数学问题的基本工具,是简单加减法的自然进阶。
葛老师精彩的讲座落下帷幕后,安安老师随即基于讲座内容,条分缕析地提出了几点针对性要求。安安老师强调,教学应注重学段的整体化与结构化。全体教师需密切关注新教材的变化,新教材以计数单位为核心主线,贯穿始终,体现了知识的一致性,并融入大单元设计理念,倡导“三单”融合 。同时,可依托命题赛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应从命一道题转变为命一套题,在命题中凸显设计理念,兼顾基础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努力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好题”,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此过程中,要合理组织安排,鼓励全员参与,对题目反复打磨,确保规范保质。
13日下午蔡宏圣老师讲数学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它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以及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全过程,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背景。在此过程中,数学文化有助于涵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培养其必备品格,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更好地落实学科育人这一根本任务。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研究员刘正松老师讲到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探索中,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术语使用泛化,众多教育者虽频繁提及,却未深入理解其内涵。另一方面,对单元的理解存在困惑,单元实则是以统摄中心为依据,按学习逻辑组织的内容。刘老师提出单元整体教学一般包括分析、开发与实施。分析即研读教材与课标;开发则需建构单元知识结构并明确多元评价;实施开展学科实践活动。
此次新教材培训虽已落下帷幕,但它是教师教学新征程的起点。培训中,老师们收获了理念、方法与前行的力量。相信教师们会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今后教学中,精准把握新教材,以创新之法、育人之心,为学生铺就成长之路。未来,期待他们以新教材为帆,素养为桨,在教育海洋中破浪前行,让学生在新教材的滋养下,绽放青春光彩,收获知识硕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网易山西 张敏 李丽 通讯员 邢译文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