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太原市迎泽区山水城小学音乐教师团队赴太原市2025年春季省级教材培训会,深入学习了五节音乐唱游示范课。此次培训以“深化新课标理念,探索音乐教学实践创新”为主题,通过跨区域教学案例分享,为参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灵感和实践策略。
第一节课是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于天老师《铁匠波尔卡》。于天老师以节奏训练为核心,结合奥尔夫教学法,通过模拟铁匠敲打的动作,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韵律与劳动场景的融合。课程强调“音乐与生活”的关联,通过打击乐器和身体律动,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和协作能力。
第二节课是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马婧老师《你的名字叫什么》。马婧老师以互动游戏为载体,将自我介绍与音乐创编结合,通过旋律问答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课程贯彻“学生主体”理念,注重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节课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南门外小学瑚娜老师《龙咚锵》。瑚娜老师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背景,通过锣鼓演奏和舞蹈编排,展现民族音乐的特色。课程融入“文化自信”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并尝试即兴创编节日庆典音乐。
第四节课是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谢呈老师《小蜜蜂》。谢呈老师结合舞蹈与音乐,设计“蜜蜂采蜜”情境,通过肢体动作表现音乐中的强弱变化和旋律起伏。课程突出“跨学科融合”,将音乐与舞蹈、自然科学结合,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力。
第五节课是浙江省金华市红湖路小学刘笑笑老师《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刘笑笑老师采用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三拍子的节奏特点。课程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差异化任务,兼顾趣味性与教学实效性。
山水城小学音乐组教师们表示,此次示范课紧扣2022版新课标要求,突出“素养立意”和“情境化教学”,为音乐课堂的多样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例如,《龙咚锵》课程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与山水城小学“传承优秀文化”的教育理念高度契合。此外,培训专家强调,音乐教学需注重“以美育人”,通过唱游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此次培训不仅为老师们提供了前沿的教学方法,也为学校落实“五育并举”目标注入了新动能。山水城小学将继续以“分析促思明方向,笃行致远提质量”为理念,推动音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张晶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