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学基础,用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称为调血脂药。而“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公认的控制“高血脂”的基础药物,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的限速酶(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发挥血脂调节作用,还可以上调肝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影响机体脂质代谢,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阿托伐他汀钙片和瑞舒伐他汀同为中等强度他汀类降脂药,二者都是通过减少胆固醇的生成,抑制炎性反应,从而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对已经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有加固、稳定、预防破溃的作用。两者都具有强效和长效的作用,服用不受时间和饮食的影响。那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该如何选择?
降脂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首先推荐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质量、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在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当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考虑加用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降胆固醇治疗的基础,推荐起始使用常规剂量或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在使用他汀类时,需要平衡药效的获益与不良反应的风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可以用来衡量药效;转氨酶(ALT、AST)与肌酸激酶(CK)的水平可以用来防控不良反应的发生。
用药时,由于个体差异性,有可能出现他汀不耐受的情况。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能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建议≤1.8mmol/L,理想值≤1.4mmol/L),同时ALT、AST不超上限3倍,CK不超上限4倍,就不影响用药。而且不建议随意更换药物,避免出现他汀不耐受。只要血脂控制稳定,而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长期坚持规律服用同一种药物即可,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换药。
他汀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咨询朔州市大医院医生或药师。
(网易山西 黄晶 王家琪 通讯员 胡西南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