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迎泽区教育局网络安全主题教育精神,在3月6日,太原市迎泽区小五台小学的计算机教室里,师生共同利用信息科技课开展了一场充满童趣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老师们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强大资源,通过专题讲座、互动实践、情景模拟等形式,引导学生科学用网、防范风险,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清朗网络环境。
“同学们,每天使用手机超过3小时,大脑会释放多巴胺形成依赖……”在信息科技课堂上,教师通过数据图表和脑科学动画,生动讲解了过度用网对身心健康的影响。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频发现象,老师结合“游戏账号交易”“虚假中奖链接”等真实案例,剖析诈骗分子话术陷阱。课堂特别设置“反诈情景剧”环节,学生分组演绎“陌生来电”“钓鱼短信”等场景,学习如何冷静应对、及时求助。通过视频案例讲解,教师模拟“公共WiFi窃取信息”“社交平台隐私泄露”等实验,直观展示个人信息暴露风险。学生动手操作加密软件,学习设置高强度密码、关闭非必要权限等技能。同时,课堂引入《个人信息保护法》普法内容,强调“不随意扫码”“不轻信陌生人索要信息”等安全准则,让法律知识融入日常用网习惯。
活动气氛最热烈的环节,莫过于让孩子们模仿家长的沉迷手机网络的情景。学生们在惟妙惟肖的模仿中,也深刻感受到了在自律的同时,守护家人的健康上网所肩负的责任,进一步达到了学校多元协同育人的育人目标。
此次网络安全主题教育活动成效显著,师生们的网络案例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小五台小学以信息科技课堂为阵地,将网络安全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既为青少年扣紧了网络世界的“第一粒纽扣”,也为构建和谐、安全的校园网络生态提供了生动实践,让‘文明用网、安全用网’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网易山西 张敏 通讯员 蔡璟颢 助编 张晓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