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全球范围内不可逆性致盲的首要病因,随着全球人口数量增加以及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青光眼的患病人数逐年上升。
2025年3月6日是世界青光眼日,3月9日至15日是第十八个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主题是:AI协同护航,共防青光眼盲。该疾病日的设立旨在让公众更多了解青光眼知识,提高对青光眼的认识,达到医患共同防治青光眼的目的。让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青光眼。
1、高发病率与患病率:据“中国青光眼指南(2020)”显示,我国青光眼患者人数达2180万,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1/5,其中因青光眼疾病致盲的人数达567万。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约为3.05%,居世界首位。
2、低知晓率和诊断率:A、青光眼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在晚期才被确诊,错失最佳治疗时期。B、公众对青光眼的认知不足,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筛查和诊断率较低。
3、年轻化趋势:随着电子设备使用增加,眼压升高等因素导致青光眼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尤其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4、遗传因素:青光眼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尤其是有直系亲属患病的人群需定期筛查。
青光眼是一组眼压升高导致的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的致盲性疾病。它被列为第二位致盲性眼病,与排行第一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相比,青光眼更可怕,白内障可通过手术治愈,而青光眼缓慢导致的失明是不可逆且无法治愈的。
临床表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先兆期可表现为一过性或反复发作的突发视物模糊,虹视、眼胀、鼻酸、额部疼痛;急性发作时出现剧烈的头痛、眼胀、畏光流泪、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因为眼压是慢慢增高的,患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不适,或者仅感到轻微眼胀,等到体检或遮住好眼时,才发现患眼视野缺了一块或者看东西的范围变窄。这时候患者的视力往往损失过半,任何治疗都无法再恢复到以前的视力和视野,如果不进行治疗,视力将会越来越差,视野越来越小,且病程不可逆。
1、原发性青光眼:又分为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我们平时所说的青光眼主要指这种类型的青光眼,在我国主要为闭角型青光眼。
2、继发性青光眼:由其他眼部疾病(如高度近视)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炎症)引发。
3、先天性青光眼:出生时或婴儿期发病,因房水排出系统发育异常导致。如果孩子的黑眼球明显大于同龄人,并且伴有流泪、怕光等情况,需警惕排除先天性青光眼。
40岁以上、家族里直系亲属患有青光眼、高度近视(大于600度)、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人群需要高度警惕青光眼。需要通过眼压、房角、眼底和视野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青光眼造成的视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青光眼只能缓解,无法根治,因此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控制眼压,保持或延缓视神经的进行性损害。根据青光眼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可以选择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或手术治疗。
不一定,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定期随访,将眼压控制在一定水平,视神经不再进行性损害,可以长期保持有用的视功能。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太晚的话,视神经受损严重,那么即使控制住了眼压,视功能也无法逆转。
1、不要在昏暗环境或夜间长时间用眼,闭角型青光眼病人慎戴墨镜;
2、适度用眼,避免让眼睛过度紧张和疲劳,适当增加体育锻炼;
3、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焦虑;
4、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可少量多次;
5、慎用散瞳、激素类眼药水;
6、当出现突发视物模糊、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可能是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7、一旦确诊青光眼,需终生定期进行随访检查,监测眼压、视野等情况。
目前为止,青光眼尚不能有效预防,但早发现、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青光眼的发展,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因此,呼吁大家重视青光眼的早期筛查。
时间:3月10日~14日工作时间
地点:太原市人民医院门诊楼三层眼科门诊(晋源院区和迎泽院区同步开展)
眼科医务人员为您提供专业的青光眼咨询服务,解答您的所有疑问。请有需要的群众携带既往病历、相关影像资料、化验单等既往资料到该院咨询问诊。
欢迎广大市民前来参与,让大家一起关注青光眼,拥抱清晰视界!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史新燕 魏勇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