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学术氛围正浓,3月12日,太原市迎泽区建设路小学校迎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在这充满活力的校园里,迎泽区教育科研中心的闫亚红老师受邀而来,为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带来宝贵的指导和建议。活动在学校三楼会议室如期举行,学校副书记要红玲携课题组全体教师,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了闫老师的到来。
活动伊始,要红玲副书记代表学校向闫亚红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就学校的课题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报告。要书记从课题的背景、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特别强调了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遇到的挑战和困惑。
随后,闫亚红老师针对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指导。她首先肯定了学校在课题研究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并指出,课题研究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指导过程中,闫亚红老师特别强调了“课程主题目标的升华和课程价值定位”的重要性。她表示,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不仅要关注研究的表面现象,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将研究主题升华到更高层次。同时,研究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以便更好地指导课题研究的开展。此外,课程价值定位也是课题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充分考虑课程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确保研究内容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
闫亚红老师还以王慧老师的课《种子的发芽》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实践、思维升级。她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真实性和情境性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项目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闫亚红老师强调,针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要注重认知思维的螺旋上升。要通过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
活动最后,闫亚红老师对课题组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了耐心解答,并给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她鼓励老师们要保持对课题研究的热情和信心,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为建设路小学的课题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大家纷纷表示,将严格按照闫亚红老师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课题方案,落实安排课题的实施,积极推进课题的研究工作。
(网易山西 郗艳 通讯员 周京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