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体教融合改革,探索“尊重・激活”型教学模式,太原市小店区长治路小学于3月13日承办了体育学科二级教研活动。活动将区级培训成果转化为差异化教学落地方案。
活动立足《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针对6-12岁儿童身心发展特征展开深度研讨。宫凡主任指出,当前体育教学需突破"标准化考核"的局限,建立涵盖身体协调性、力量素质和耐力特长的三维评估体系。教学实践反馈表明,学生运动能力存在显著个体差异,这进一步印证了”尊重激活”型教育理念培养的必要性。
在实践策略层面,教研组构建了"观察-诊断-适配"教学模型:通过动态监测建立学生运动能力档案,“小胖同学跳绳总绊脚,但耐力特别好;小美50米跑不快,协调性却是班级小明星...”教研组长吴刘佳老师分享的观察笔记里,藏着30多个孩子的运动小秘密。这些用笔记录的成长片段,正在拼接成每个孩子的专属"运动画像"——跳得远、跑得快、耐力好三个维度代替了冷冰冰的达标线。正如丁玉香校长所说:“尊重差异本质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就像小树苗有高有矮,我们给阳光雨露也要分个'甜咸度',让每个孩子都能尝到进步的甜头。”
此次教研活动为长治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如同春日细雨浸润教育田野,其充满人文关怀的实践将为更多孩子带来充满成就感的运动体验。
(网易山西 张丽 通讯员 王蕊红 张轶雯 吴刘佳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