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月12日,祁县教研室老师赴东观小学开展了听评课活动。此次活动聚焦课堂改革、151教学模式,涵盖语文、数学、英语、道法、科学、音乐、美术七个学科,共展示了7节精彩纷呈的课改课。
活动中,7位授课教师精心准备,各展所长,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课堂上,教师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郭雅茹老师讲授的《两小儿辩日》,通过猜字、提问等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节奏与韵律,利于理解文意。借助注释、思维导图、表格等工具,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内容,梳理两小儿观点,方法巧妙且实用。
马银涛老师讲授的《圆锥的体积》,从视频引入,提出猜想,通过实验操作和探究,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的过程,最终得出结论并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再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让学生感悟转化思想,培养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赵丹老师讲授的《Phone calls》,通过创设“手机博物馆”的情景,帮助学生了解1-5G的手机发展,经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手机功能是服务于人类的,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功能。通过想象未来将从事的职业以及适合什么样的手机功能,开展“手机发布会”,展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未来手机。
宋志欢老师讲授的《学会应对欺负》,面对校内欺负时,采取的是什么态度?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看会有怎样不同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演一演,根据同学们不同尝试总结出合理的解决方法。面对校外受到欺负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同学为什么会遇到欺负?怎样应对是有效又合理的?
杨晓莹老师讲授的《沙漠中的植物》,引导学生观察沙漠植物图片,认识仙人掌、芦荟等典型植物。通过观察仙人掌和的茎和叶,发现其储水结构。接着,用勺子挤压仙人掌茎和芦荟叶,验证其内部含大量水分。最后,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仙人掌储水秘密,理解其叶针状、茎表面有蜡层等适应沙漠环境的特征。整堂课旨在让学生感受沙漠植物的顽强生命力。
许丹丹老师讲授的《影子大王》,以“影子”为主题,通过影子的有趣视频导入,感受影子的奇妙。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教师范画,引导学生,只画影子的外轮廓,里面填充有趣图案,颜色五颜六色的。
范飞宇老师讲授的《你说它是啥东西》,通过播放动物叫声音频,营造活跃氛围,引出新课。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旋律节奏。讨论动物特点,理解歌曲趣味性。最后分组上台展示,增强表现力与自信心,巩固所学。
课后,县教研室教研员与学校领导、学科教师分组进行了评课研讨。教研员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每节课进行了细致点评,既肯定了优点,也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宝贵的改进建议。与会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分享教学经验,探讨教学困惑,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听评课活动为该校教师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共同进步。他们相信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学校教师将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为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网易山西 黄晶 李碧玉 通讯员 程晓茹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