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早产儿存活率显著提高,ROP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ROP已成为全球儿童可预防性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在胚胎发育16周起视网膜血管开始从视盘向周边生长,到26周时视网膜血管化已接近内侧1/3区域,到胚胎32周时覆盖鼻侧锯齿缘,通常在妊娠40周左右完成血管化。当婴儿早产时,视网膜未完全血管化,低体重、吸氧、感染等因素均可导致视网膜损伤。
国际ROP分类标准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将ROP分为5期。1期和2期为轻度病变,表现为视网膜血管分界线和嵴样隆起;3期病变出现视网膜外纤维血管增生;4期和5期分别为部分和完全视网膜脱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期
此外,根据病变位置分为Ⅰ区、Ⅱ区和Ⅲ区,Ⅰ区:以视盘中央为中心,视盘中央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画圆;Ⅱ区:以视盘中央为中心,视盘中央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去除Ⅰ区之后的环状区域;Ⅲ区:除Ⅰ区、Ⅱ区以外剩余的部位为Ⅲ区,Ⅰ区病变预后最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区
目前,ROP的诊断主要依靠眼底检查。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深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对儿童视力健康的威胁。近期,朔州市大医院相关人员赴山西省儿童医院深入交流学习了眼底照相设备的操作、影像判读及早期干预等相关知识。此次外出学习,进一步加强了技术,开阔了视野,深刻体会到“早筛早治”的重大意义。
眼底筛查不仅是技术活,更是精细活。它要求医生既要有“显微镜”般的细致——不放过影像中的每一个可疑病灶,也要有“望远镜”般的视野。未来,朔州市大医院将继续深入合作和学习,并向更多基层同仁一道宣传ROP的相关知识,同时推动建立区域转诊绿色通道,让“早发现、早干预”真正落地。
现朔州市大医院儿童保健科
已开展早产儿眼底筛查技术
欢迎需要完善相关检查的家长提前预约
联系电话:18435226724(微信同号)
(网易山西 黄晶 王家琪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