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泽如霖润新芽,“研”途撷英绽芳华。在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征程中,精研教学策略、创新育人模式是提升教育品质的核心路径。为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精准把握育人方向,赋能教师专业成长,3月12日上午,杏花岭区教育体育局教科研中心任凤英主任带领学科教研员及骨干教师一行11人走进太原市杏花岭区杏花岭小学教育集团,开启了一场知识与智慧交融的指导之旅。学校高度重视本次活动,召开专项安排部署会议,细化活动流程,全体行政领导、各学科教研组长及学科骨干教师参与了此次观课议课活动。
三月的校园,玉兰初绽,书韵飘香。伴着和煦晨光,教研员们首先来到学校四楼会议室,对全校教师的单元教学设计、校本研修手册、学生成长档案及特色实践成果等教育教学常规材料进行了系统性诊断。教研员们高度评价学校教学管理机制科学规范,课程建设体系完善,尤其对“五育融合”的特色实践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随春风入课堂,携匠心共成长。教研员们深入各学科教学现场开展“沉浸式”观课,分别听取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10位教师的授课,通过动态课堂观察精准捕捉教学生态。杏小教师用心执教,引领学生在自主、开放、多元的教学活动中学习、感受、探索、收获。课后教研员们以“问题导向+案例剖析”的方式,与授课教师展开深度对话。从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到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策略,从课堂生成的智慧捕捉到评价体系的多元建构,教研员们以理论为锚点,用案例作支撑,为课堂教学把脉开方。
语文学科
陈晓辉老师执教六年级语文《匆匆》,融入大单元教学理念,以 “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为核心任务构建学习情境,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全方位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课堂上,引导学生品味精妙语句并仿写,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以问题导向组织深度探究,培养思维能力;借助配乐朗诵等体会情感美,鼓励学生用导读单展现理解,实现审美创造。
区语文教研员马爱灵老师高度评价陈老师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与深入贯彻,通过创设任务情境落实学习目标,搭建学习任务群提升学生素养。同时建议,深化任务情境与大单元主题融合,强化情境的真实性、实践性和连贯性;活动设计上 “抓大放小”,引导学生挖掘文本情感,如开展朗读、体验等活动,拓宽思维;以任务驱动构建学习任务群,达成教学评一体化,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与大单元教学目标。
王孝宏老师执教一年级语文《我多想去看看》,以“心愿”为核心构建情境,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识字环节,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热情高涨,教师组织游戏巩固。语言运用上,引导学生认读字词掌握表达;思维能力培养方面,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审美创造上,借助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鼓励用朗读表达情感。
课后,学校教研团队称赞王老师目标把握精准,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区语文教研员郑烨老师指出教育面临新机遇和挑战,教学应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扎实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
数学学科
王玥老师执教二年级数学《认识东南西北》。课堂上王老师精心设计各种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游戏环节,成功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通过游戏,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 ,让学习变得既高效又快乐。
评课中,区数学教研员李慧婷老师称赞王老师课堂环节完整,设计合理且环环相扣,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显著。同时,李老师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改进建议。首先,在跨学科教学的融合上,可以与科学课中地理方位的知识进一步结合,让学生有更全面的认知;其次,在生活实际应用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如看路牌辨认方向,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学科
四年级一班教室,刘志霞老师上了一堂以“Subjects”为主题的英语课。课程围绕核心词汇和句型展开,逻辑清晰,注重学生语言实践和主题理解。先是通过唱歌热身引出主题,营造轻松氛围;词汇教学结合学科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互动探究环节融入数学元素,训练学生听力和信息提取能力;还设置分层活动,兼顾不同学生参与度。
区英语教研员韩敏老师高度评价这堂课,认为其目标明确,练习充分,活动设计贴合学情,有学科融合意识。同时也提出改进建议:强化情境创设,创设生活化场景;深化语言实践深度,设置开放性任务;优化情感渗透,在评价时融入情感激励;完善板书互动性,预留生成空间,增强学生参与感 。
科学学科
王雅梦老师执教四年级科学《庞大的“家族”》,从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用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了解昆虫,以小组活动形式开展对“昆虫的共同特点”的探究,引导学生以归纳法的方式总结昆虫的特征,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模型,纠正认知偏差,形成清晰、完整的昆虫特征体系,带领学生进入更庞大的昆虫世界。
区科学教研员许丽娟老师对本节课堂进行了深入指导,强调教学环节需与核心目标高度契合,避免庞杂的花样设计,注重“观察——分析——应用”的递进逻辑;课堂设计应强化科学思维培养,通过案例拆解提升学生解释现象的能力;同时建立可量化的评估标准,确保每个子目标对总体教学形成有效支撑。
道德与法治学科
郭敏老师执教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我们的公共生活》,课程开场播放“飞越太原”视频导入主题,让学生直观感受。整堂课围绕“争做公共文明小使者”主任务,设计六个递进活动:从学生分享公共场所,到对场所分类、总结公共生活特点、探讨其对自身的意义,再到情景再现体验行为规范,最后结合不文明现象进行讨论反思。
区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李程老师及听课教师高度评价这堂课目标明确、设计新颖、活动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提出优化建议,明确课程在全套教材定位,建立知识体系;采用开放式课堂结尾,抛出开放性问题引导课后思考,为下节课铺垫。
综合实践学科
赵媛老师执教二年级综合实践课《参观博物馆》。她先分享自身经历,引导学生交流见闻,结合图片引出主题。课程设计层次分明,从入馆须知、展厅分布,推进到小组合作规划路线,学生在讨论、填表、交流中锻炼逻辑规划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课程还通过图片对比进行安全教育,深化学生规则意识,课后让学生和家长预约参观,实现家校共育。
区教科研中心任凤英主任点评该课立足实践,选题好、流程完整、注重能力培养。同时建议,情境创设可借助VR导览片段等数字化手段,带领学生“云游”山西自然博物馆,提升趣味性,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规划概念;路线规划环节,鼓励学生以“小讲解员”模拟导览,融入更多实际问题,增强问题解决的真实性与深度。
音乐学科
郭茜然老师执教一年级音乐课《牧童谣》,教学目标清晰,围绕感受欢快情绪、熟悉旋律、掌握知识展开。课程以对歌导入吸引学生,教唱时用钢琴范唱,纠正发音节奏,引导理解歌词。
区音乐教研员高琳老师评课,称郭老师讲课有章法、教学用心,能集中学生注意力,采用了一课多歌、顺序性教学理念。高老师还给出教学指导,强调符合认知规律、趣味讲授,关注音准节奏,融入音乐要素,提炼关键点,注重听觉与动作联系、音乐完整性、育人价值及特有美感 。
体育学科
武子萍老师的体育课紧扣新课标,围绕“跑与游戏”展开,让二年级学生们快乐提升体能、掌握技巧。课程开始,武老师以 “我说你做,跟我一起做” 小游戏热身,点燃大家热情。接着通过生动示范和简洁口诀,教学跑步摆臂、起跑姿势。为巩固所学,老师组织“奔跑接力赛”,学生们团队协作、激烈比拼,现场充满欢笑声与加油声。这堂公开课落幕,学生们既学会跑步技能,又收获快乐与团队精神,实现“以体育人”目标。
区体育学科骨干教师马继明肯定了这堂课的教学,同时也建议,本节课可以多些情景化、游戏化的学习体验,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才能完成新课标提出的根本任务。
美术学科
岳雅文老师讲授的一年级美术课《心中的春天》,从导入、创作到展示评价环节紧凑,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与创意灵感。导入时借助春日音乐和视频营造氛围、激发兴趣;技法示范采用多种表现形式,步骤清晰;创作阶段尊重学生想象与创造,老师巡回指导;展示评价环节孩子们分享作品,拓宽思路。
区美术教研员高艳萍老师肯定了本节课,同时也指出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还需进一步深入,强调教学设计要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化、情景化教学,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感受春天生命力。
各学科评课交流结束后,任凤英主任及各学科教研员向学校班子成员就此次入校听课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反馈。首先,教研员们充分肯定了学校教师对教育的热情,盛赞学科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从学生们富有创意的作业形式中,看到了学校教师正在积极践行新课标理念。同时,也对学校提出了几点努力的方向:在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结合的当下,如何将新课标从理念转化为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如何设计好一系列进阶式的学科实践活动,希望教师们加强教研,共同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努力。
杏花岭小学党支部书记、杏花岭小学教育集团校长王福旺对区教科研中心各位教研员的深入指导表示感谢。王校长提出今后会将课题研究作为教研工作的重要部分进行落实。学校会搭建各类学习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加入花样跳绳、民乐、扎染等项目,进一步丰富学校的社团种类,努力让杏小的每个孩子在六年的小学生涯中掌握一技之长,在未来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实现自我价值。
此次活动恰似一场甘霖,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杏花岭小学教育集团将以此次指导为重要契机,在“精”字上提标准,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见成效,让教育的理想蓝图在精耕细作中抽枝展叶,在守正创新中开花结果。
(网易山西 郗艳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