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索科学与数学融合的教育之路上,为了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校五年级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蒜苗生长折线统计图活动。此次活动巧妙地将生物观察与数学统计结合,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收获知识与成长。
活动伊始,老师们深入剖析教材。明确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数据与折线之间的对应关系。而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从折线的变化趋势中准确分析出数据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只有精准把握这些关键,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运用数形结合突破教学瓶颈。
活动初期,学生们满怀期待地将蒜种埋进土壤,开启了这场奇妙的种植观察之旅。每天,学生们都精心照料蒜苗,为它们浇水、晒太阳,并仔细记录蒜苗的生长高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蒜苗的生长习性,更培养了耐心与责任感,一颗颗蒜种就像他们心中的希望种子,在悉心呵护下逐渐生根发芽。
随着蒜苗一天天茁壮成长,学生们收集的数据也日益丰富。从最初的冒出嫩芽,到快速长高,每一个生长阶段的数据都被认真记录。大家发现,蒜苗生长并非匀速,前期生长较慢,后期在适宜条件下生长速度加快。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学生们初步感知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后续绘制折线统计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掌握了一定的数据后,数学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折线统计图。学生们兴致勃勃,根据数据在坐标纸上精准描点,再用线段依次连接,一条代表蒜苗生长历程的折线统计图跃然纸上。从折线的起伏中,学生们清晰地看到蒜苗生长的趋势,直观感受到数据与图形之间的紧密联系,进一步理解了折线统计图在展示数据变化方面的强大功能。完成折线统计图后,班级组织了分析交流活动。学生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与分析结果。有的学生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折线的斜率,分析出蒜苗生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时期;有的学生则结合天气、浇水频率等因素,探讨影响蒜苗生长的原因。在交流中,学生们思维碰撞,不仅深化了对蒜苗生长的认识,还学会从多维度分析数据,提高了综合素养。
此次蒜苗生长折线统计图活动圆满成功,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了知识,在探索中提升了能力。通过将蒜苗生长的自然现象用数学图表呈现,学生们打破了学科界限,体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不仅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探索和数学学习的热情,更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未来,该校将继续开展更多类似的跨学科活动,为学生们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网易山西 闫珊 通讯员 殷艳琴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