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儿童成为课程的“领航员”,教育便有了无限可能。十大场馆不仅是游戏的空间,更是以观察为锚点、以反思为动能的成长实验室——教师们用游戏日志解码儿童思维轨迹,用动态调整回应每一寸学习需求。
初春三月,太原市育英幼儿园中班组的“好玩的活动馆”第二期活动圆满落幕。经过10天的深度探索与沉浸式学习,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成果,在“作品发布会”上讲述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
孩子们穿梭于各个活动,尽情探索与创造,体验着不同形式的艺术与科学。扎染馆里,天然的草木染料为布艺增添色彩,每一块布都散发着自然清香;版画馆中,油墨与纸张的结合让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跃然纸上;编织馆内,彩线在指尖穿梭,编织出一个个充满童趣的作品。
科学馆中,孩子们通过光影实验,发现了光与影的奥秘;思维馆里,他们通过游戏与互动,逐渐理解了数量与空间的关系,逻辑思维得到锻炼。乐高馆内,孩子们合作搭建出百变游戏墙,展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建构馆中,他们用积木搭建出心中的“萝丝之家”,梦想家园在手中逐渐成形。
小厨房里,香甜的气息弥漫,孩子们在动手制作美食的过程中,学会了生活的智慧与技能;皮影馆中,他们用皮影演绎着童真版的中国故事;纸创馆里,孩子们亲手体验古代造纸术,感受纸张从无到有的神奇过程。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让他们在合作与创造中感受到了快乐与成就感。在这场自主探索的旅程中,孩子们以好奇为帆,用游戏丈量世界的宽度。
在充满惊喜的“作品发布会”的现场,他们化身自信的讲述者,用童言童语分享着合作的快乐与创造的奥秘。
热闹的作品发布会落幕后,中班组教师团队与园领导开启了一场“以终为始”的复盘会。深度剖析十大场馆的运营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优化方向。
从扎染馆的“少探究”到编制馆的“缺情境”,从小厨房的“平衡学与教”到科学馆的“考量难与易”,老师们在汇报分享中不断思考自己的问题与需求。
基于各馆的运行状况与差异,大家共商共研,从活动馆的定位出发,重新考量“幼儿自主性”的内涵,通过“任务驱动”“新旧经验迁移”“动态难度调节”“隐性指导支架”等策略助力教师在场馆中找到自己的指导节奏,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紧随而来的是各个活动场馆的材料调整与情景准备,老师们采取班本教研的形式在情景植入、材料增减、空间布局、人员调配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为即将到来的第三期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此外,以前瞻性教育视野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浪潮,增设AI馆撬动沉浸式智慧教育场景构建,带领孩子们在各式各样的游戏情境中感受“指令卡”的乐趣,在真实与虚拟的交互中成就未来创想家!
从复盘反思到前瞻布局,始终相信——最好的课程,永远诞生于儿童奔跑的方向之上。未来,该园将继续追随儿童的脚步,让教育的星火在每一次“好玩”的相遇中,点亮更多未知的可能!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