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天都上演着关乎生命的故事。最近一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连续成功救治了三例完全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孕妇,母婴全部平安。
前置胎盘突发大出血
3月17日17时,怀孕37周的裴女士下身突然涌出大量鲜血,惊慌失措的家人紧急拨打120。来院后,孕妇面色苍白,急诊血压90/60mmHg,脉搏110次/分,裤子被血染透,处于休克状态,情况万分危急。产科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值班医生王凤珍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在上报科主任的同时,手术器械、药品、设备、手术医师,麻醉师、新生儿医师、助产士全部到位。进行简短的分责定位后,医生迅速为孕妇进行手术。开通液路输液、抽血化验、配血……一声清脆的啼哭给在场医护人员带来莫大的安慰。
但是,“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剥离面出血严重!”一句病情通报,稍有松弛的氛围再次紧张起来,产妇再次危急!在这命悬一线的时刻,手术台上立即缝扎、压迫止血,手术台下产科主任张眉花、值班主任梅铃,麻醉手术科主任郭唯行也以最快的速度从家中赶到,医务科、产科、麻醉手术科、检验科、输血科快速组成抢救团队,一切有条不紊,抢救工作顺利进行。窗外华灯初上,手术室的仪器嗡鸣不休,一组组化验数据在电脑上闪烁不止。
从孕妇入院时的休克状态到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数小时惊心动魄的战斗,考验了整个团队的综合实力与协同作战能力,在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我们赢了,目前母女平安。
与“胎盘危机”的生死较量
在产科领域,胎盘植入不仅考验着现代产科医学的极限,更牵系着一个个家庭的悲喜,每一次救治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保卫战。
27岁的康女士,孕晚期产检被诊断为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可疑侵及直肠,于3月19日入住产科,拟择期手术。孕妇入院次日,副主任刘春娟牵头召开了MDT多学科会诊并四级手术术前讨论会,产科、麻醉手术科、输血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超声医学科等科室主任及医护人员共同探讨,为康女士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救治方案:术前,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科利用超声、磁共振成像技术为康女士精准“画像”,充分了解胎盘地貌图,让手术团队提前规划“作战路线”;麻醉手术科医生量身定制麻醉方案;输血科准备充足血源,保证用血通道畅通;检验科专人专管检验部分,保证检验数据及时传回医生手中;医学影像科医生随时待命,一旦术中出血难以控制,立即启动介入栓塞程序。另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杨慧霞主任百忙之中专程前来,为手术保驾护航。
手术日,消毒、铺单、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术中发现该患者完全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植入部位子宫壁菲薄,已向后突出紧邻直肠。杨教授和助手精心操作,仔细分离植入的部分胎盘,避免穿透子宫壁损伤直肠,并给予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合。手术顺利,母女平安,术中出血少量,无需输血,产妇平安返回病房。当日,杨教授也为产科另一位43岁高龄初产孕妇进行了剖宫产手术,该孕妇为中央型前置胎盘,术中杨教授现场示范手术技巧,手术顺利,获得产妇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随着我国新生育政策的实施,很多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胎盘植入性疾病发生率也逐年升高,这类疾病会导致胎儿在娩出后胎盘不能很好地剥离,从而出血严重。国外最初的方案是直接切子宫,但在中国,很多患者无法接受这一方案。作为全国产科学组组长,杨慧霞教授自2007年起牵头制定了很多全国产科指南和规范。本着帮助患者保留子宫同时减少出血的原则,杨慧霞教授团队又在2015年提出了“子宫下段环形蝶式缝扎术”。该技术能够减少局部出血,提高子宫的保留率。杨慧霞教授是该院特聘教授,长期深耕胎盘植入领域,他们相信在杨教授的带领下医院胎盘植入疾病的诊治会再上新台阶。
短期内连续三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成功救治,突显了太原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做为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医者仁心的生动诠释。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将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的宗旨,用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为妇儿生命筑起钢铁长城,守护每一朵生命花开。
(网易山西 黄晶 张丹丹 通讯员 殷晔 王婧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