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佩戴香包,作为传统民俗,承载着祈福安康的美好期许。为让同学们领略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校园生活,太原市晋源区第三实验小学校六年级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香包制作劳动课活动,在一针一线中,编织出悠悠古韵。
活动伊始,老师详细介绍了香包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从战国时期的雏形,到明清时期成为全民风尚,小小的香包,见证了千年华夏文明的变迁。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这项传统技艺充满了好奇与期待。
老师现场演示香包制作流程。只见她穿针引线,将彩色布料折叠、缝合,动作娴熟流畅,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香包雏形便呈现在大家眼前。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跃跃欲试。
制作过程中,大家相互交流、互相帮助。有的同学在裁剪布料时遇到困难,旁边的小伙伴立刻伸出援手;有的同学在填充香料时把握不好分量,老师耐心指导。教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弥漫着艾草、丁香等香料的芬芳。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个造型独特、色彩斑斓的香包诞生了。有小巧玲珑的粽子香包,有憨态可掬的动物香包,还有寓意吉祥的如意香包。同学们拿着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纷纷拍照留念。
此次香包制作劳动课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一项传统技艺,更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针一线,缝进的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一草一木,装入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愿这份承载着文化与祝福的香包,伴随同学们度过美好的校园时光。
(网易山西 闫珊 通讯员 孙立娟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