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使得中学生近视问题愈发严峻。在2025年第10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期间,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开展落实了以“呵护眼睛 预防近视”为主题的爱眼护眼活动。
近视是指在调节放松状态下,远处(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屈光系统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就像照相机的底片对焦不准确就会出现视远物模糊。
特点:看远模糊,看近相对清楚。
视力下降、眼睛干涩、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正常学习和生活,也对大学专业选择、就业选择等带来诸多限制,近视度数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和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眼底改变;特别是高度近视者,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增高;严重者导致失明,近视已成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是重点防治的致盲性眼病,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近视的成因
遗传因素:父母都是近视,孩子患近视的风险会更高。高度近视相关的遗传基因可以通过父母传递给子代;
用眼习惯:读写姿势不正确,趴着或躺着看书,距离书本过近,握笔姿势不正确,一次性用眼时间过长,户外活动减少,走路乘车时看书等;
环境因素:采光照明不良,课桌椅不符合学生身材,书本对比度过低,字体过小、印刷不清晰等;
营养不均衡:主要是偏食、挑食,如吃含糖量高的食物、淀粉、味精等,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不足,以及维生素A、VB2、VB1缺乏;
近视的分类
轻度近视:300度以内
中度近视:300-600度
高度近视:600度以上
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的物体20秒。
保持正确的坐姿,书本与眼睛的距离应保持在30-40厘米。
避免在光线不足或直射阳光下用眼。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每天保证至少1-2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研究表明,充足的自然光照可以有效延缓近视进展。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控制使用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
选择分辨率高、屏幕较大的设备,并调整亮度至适中水平。
使用防蓝光眼镜或开启护眼模式。
定期检查视力
建议每学期进行一次视力检查,及时发现并矫正视力问题。
如果孩子已经近视,应定期复查屈光度数,避免度数快速加深。
光学矫正与防控手段
框架眼镜:是最常见的矫正方式,适合大多数青少年。
角膜塑形镜(OK镜):通过夜间佩戴改变角膜形状,白天无需戴镜即可获得清晰视力。
多焦点软镜:适用于近视进展较快的孩子,可延缓度数增长。
药物干预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已被证明对延缓近视进展有一定效果。
手术治疗(仅限成年)
对于高度近视且度数稳定的成年人,可以考虑激光屈光手术或晶体植入术。
眼保健操
1.每班张贴标准对数视力表
2.每天做2次眼保健操
3.每月一次班级内视力自测
4.近视防控科普宣教
5.全校视力普查
近视防控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愿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为孩子们的眼睛健康保驾护航,共同守护清晰视界,拥抱光明未来!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通讯员 苗永花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