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课堂寻真章,分科问诊见匠心。3月20日,县教研室专家团队以学科为单位,深入祁县第二小学教学一线,通过“沉浸式课堂观察+靶向式研讨指导”,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道德与法治、美术、音乐7大学科精准赋能,奏响“以研促教、以导促改”的春日序曲。
妙笔绘众生 细节见真章
课堂上,王启丽老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从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到生活中的平凡人物,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都恰到好处地引导着同学们的思考。在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时,王老师妙语连珠,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要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给大家。她还结合具体的文本段落,逐字逐句地剖析,让同学们深刻理解每一种描写方法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智寻次品谜 巧思启心智
韩国凤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下册《找次品》,在她的课堂上传统课堂的“讲授——作业”模式被彻底颠覆!韩老师通过“课前微课预习+课中深度探究”的创新设计,巧妙引导学生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建构数学思维。阶梯式问题链(基础→进阶→挑战)配合天平模拟实验、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让“至少”与“保证”的数学逻辑在小组辩论与角色体验中自然生成。这种“先学后教”模式不仅实现布鲁姆认知目标进阶,更为数理学科课堂增效提供了可复制模板。
北极熊之约 对话启生态
铃响,学生们迅速入座,目光聚焦在黑板上的彩色英文板书上。王婕老师先以一幅精美的北极世界图片瞬间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在“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rctic?”的驱动问题下开启了探索之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语境交流,组织了同桌互唱歌谣以及互相评价的任务。整节课,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了英语能力,也拓展了对世界的认知。
仿生探万物 巧思叩未来
申彤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我们来仿生》一课。 课堂精心设计了多样活动。从模仿手臂结构功能,感受肌肉、骨骼和关节配合,对比假肢,自制模型并评选,到做“保护色”游戏,体验保护色仿生设计;从阅读六足机器人资料,探讨其对竹节虫的模仿,到提出瓶类清洗难题,借鉴河鲀特点用仿生法解决;最后让学生设计仿生产品,遵循参考流程,结合生活思考。过程中注重利用各类资源,强调安全与鼓励,激发了学生兴趣,提升了其创新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风俗润童心 传承有新意
程雁老师执教的是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风俗就在我身边》。课堂立足教材内容,结合祁县地方特色,以“成长风俗我讲解”“十二生肖我来说”、“敬老风俗我传承”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风俗,感受风俗的魅力。活动形式多样,通过前置作业收集资料,学生收集了自己出生、满月、百日、周岁抓周、生日庆典等照片、视频,感受自己成长路上长辈深深的祝福和期待。收集十二生肖的来历、传说、故事,感受到十二生肖风俗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收集尊老敬老的风俗,谈自己尊老敬老的行为。课堂上小组讨论交流,了解更多的风俗,自学互查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评互评促反思,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风俗背后蕴含的美好寓意,进而产生热爱风俗的情感,在多元评价中,愿意主动传承风俗。学生在边学边悟中感受身边的风俗,激发了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童谣拾豆乐 乡音传古韵
王丽珍老师带来的观摩课《拾豆豆》。这首融合京剧元素的歌曲,节奏鲜明、充满童趣,兼具传统戏曲文化审美。课堂上,王老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方言、节奏及依字行腔特点,通过音乐活动让学生享受音乐,搭建起学生与音乐间的“情感”桥梁。学生自主分享山西民俗、演唱山西民歌,小组排练演唱,课程还鼓励学生课后自主改编歌词、创编舞蹈 ,全方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家乡与祖国的情感。
星光跃指尖 匠心映苍穹
星河入课堂,巧手绘光芒。祁县第二小学高雅婷老师以《星光灿烂》为主题,呈现了一节充满创意与童趣的课堂盛宴。教师以“夜空探秘”为情境导入,通过微视频展示浩瀚星空,点燃孩子们的探索热情。课堂中,孩子们化身“星空设计师”,学习折叠、剪切、等技法,将普普通通的卡纸幻化为层叠闪耀的立体星星。一件件“会发光的艺术品”跃然眼前。让艺术课堂流淌人文温度。
问诊课堂寻良方,凝思聚力再出发
一场跨越七门学科的教育对话,在每个教育者心中点亮了更为璀璨的星火。县教研员们以专业为尺,丈量着传统课堂与现代课改的距离——从《人物描写一组》中流淌的观察智慧,到《找次品》里闪耀的理性光芒;从《The polar bear》激荡的生态思考,到《星光灿烂》绽放的创想之美……七堂课如同七棱镜,折射出核心素养落地的万千光谱。教研员留下的不仅是对课改方向的建议,更是一把打开教育新视界的钥匙。愿教师们继续深耕这片希望的田野,待秋实缀满枝头,再约清风明月,共赏那漫天星光化作的累累硕果。
(网易晋中 黄晶 助编 刘祥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