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祁县第二小学数学教师们齐聚一堂,由张晶晶老师主持,依托“罗钟艳名师工作室”共同探寻“小组合作+三自三互”的思维导学教学模式。此次教研从解读工作室研究方向、课例分享、交流评课三个环节出发,开启了一场思维碰撞的教研盛宴。
工作室研究方向:小组合作环境下均衡、高效的学习策略研究。均衡、高效学习是教学改革的方向。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均衡、高效呢?他们工作室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一是小组组建策略;二是任务分配策略;三是过程指导策略;四是激励评价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研究实施,形成一套较成熟的小组合作模式,进行推广应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组合作环境下均衡、高效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推动教育理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和育竹老师和三年级307班孩子们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课例展示。和育竹老师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学校“三自三互”思维导学课改模式,以及工作室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和老师整节课教学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借助“点子图”作为认知脚手架,引导学生经历拆分——重组的数学化过程,通过多种分解路径,实现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认知迁移。她用一张学习单贯穿探究学习始终,围绕“怎么算”和“为什么这样算”两个关键点,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合作交流中,学生感悟算理,明确算法,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应用意识等核心素养。
学生围绕“14×12=?”展开探究,通过横式分解(14×10+14×2=168)与竖式计算,并在点子图上圈画验证。和老师对比不同方法,剖析竖式算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对齐数位”,揭示横式与竖式“分合转化”的一致性,强化“将新知化归旧知”的数学思想。
课例展示后,和育竹老师从教学目标、重难点、预设与生成、核心素养落脚点、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等几方面进行了深入反思。老师们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本节课所呈现的优点、亮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指出了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材处理、课堂生成等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整个研讨过程充分体现了祁县第二小学“共研共进、协同成长”的教研理念。
施建忠校长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点评与指导。他特别指出:每一次探索,都是对数学本质的深度挖掘;每一次实践,皆为教学智慧的凝练升华。该校“三自三互”的思维导学教学模式,在老师们一次次探索实践中初显成效,并与各名师工作室研究方向有所融合。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希望老师们以每次教研为新起点,持续探索、勇于实践。
思想有声,行动留痕,在时光里赶路,在研讨里收获。今天的这场教研活动,老师们深入探索了“小组合作+三自三互”的思维导学教学模式,为今后数学课堂教学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他们在单元整体的视角下,以结构化的思维构建知识网络,以系统化的设计促进素养提升,立足课堂实践,深耕教学研究,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阶梯!
(网易晋中 黄晶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