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当三月的风还带着丝丝寒意,阳泉的桃河却已奏响了春的序曲。在这座北方山城,冰雪消融后的春日里,竟有江南小城般的灵动画卷,流水潺潺、岸绿花红,实在令人惊喜。这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阳泉市推行河长制以来,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的生动写照。这背后,藏着怎样的生态密码呢?让我们一同探寻。
河湖奏响 “春之圆舞曲”,阳泉大地活力开腔
阳泉,这座被河流眷顾的城市,境内72条(段)主要河流纵横交错。滹沱河水量丰沛,滋养着沿途的万物;绵河有清泉注入,水质澄澈;秀水河、南川河穿城而过,见证着城市的烟火日常;山间小溪则如灵动的音符,奏响自然的乐章。
每一条河流都是城市的“血脉”,它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为阳泉增添魅力。或滋养两岸绿植,让大地焕发生机;或凭借水美景观,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又或汇聚水流,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这些河流,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存在,更是阳泉生态、文化和经济的重要支撑。
河长化身 “河道大管家”,守护碧水展担当
阳泉市的河长制工作不仅停留在纸面上,更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中。在阳泉,水清岸绿的背后,是一群默默付出的人 ——577位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他们宛如守护河道的 “超级英雄”,名字写在 “河长公示栏” 上,行动刻在守护河流的点点滴滴里。从治理入河污水,到拆除河道违建;从关注防汛行洪,到恢复岸线生态,每一个工作现场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正是有了这些河长的辛勤付出,阳泉市的河流才得以重现清波荡漾、岸绿花红的美丽景象。
家住矿区洪城河附近的居民王欣说:“以前,洪城河河道垃圾遍地,岸边杂乱无章。现在整治后,河道整洁干净,护坡装点着彩绘和景观灯,沿河的小游园成了休闲好去处。” 这简单的话语,饱含着对河流治理成果的认可,也见证了河长们的努力。
民间力量 “组团出道”,共筑河流保护联盟
河长制的推行,让政府力量得以有效发挥,而民间力量的加入,则为河流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阳泉聘任桃河民间河长,成立桃河民间巡河队,发起清河净滩行动。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他们如同守护河流的 “绿色卫士”,热情似火,让桃河城区段、高新区段以及义井河河道旧貌换新颜。
这种全民参与的模式,不仅改善了河道环境,更重要的是唤起了人们保护河流的意识。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河流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河流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作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治水成果 “C 位出道”,解锁阳泉幸福密钥
阳泉的治水成效,不仅体现在美丽的景色中,更体现在一串串数据里。去年,乌河、绵河、滹沱河、桃河、温河5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优良;3处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66.6平方公里;盂县龙华河、绵河平定县段、盂县香河完成幸福河创建,10条河流实施健康评价工作。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如今,南川河、龙华河、滹沱河河畔新增了许多露营地,成为游客寻觅乐趣的打卡地。在龙华口水库、大石门水库等地,还能与天鹅、鸳鸯等野生动物不期而遇,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春日渐深,阳泉的河流愈发灵动。桃河蓄水,滹沱河破冰,河灯带着祝愿漂向远方;娘子关瀑布的轰鸣声、乌河的潺潺流水声,交织成一曲春日的交响乐。
阳泉的治水故事,是生态修复的成功范例,也是民生改善的生动实践。它告诉我们,只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就能让河流重焕生机,让城市更具魅力,让生活更加美好。希望在未来,阳泉能继续守护好这些河流,让这一抹灵动的绿色成为城市永恒的底色,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这座北方山城的独特魅力。
(素材来源:山西水利)
(网易山西 李丽 李恒灵 助编 董文玉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