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太原市迎泽区起凤街小学以“寻味三晋,探秘科技”为主题,组织师生开展春季研学实践活动。活动融合非遗文化、科学探索与能源教育,通过山西会馆面食体验、省科技馆参观及中国煤炭博物馆研学三大环节,打造“行走的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在山西会馆非遗工坊,学生们化身“小面点师”,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刀削面、猫耳朵等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从揉面力道到削面刀法,同学们在反复实践中感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少学生表示,亲手制作面食的过程让他们更深刻理解了山西饮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省科技馆的沉浸式体验项目成为激发科学兴趣的“催化剂”。学生们穿梭于量子科学模拟空间,借助VR设备探索宇宙奥秘,观摩智能机器人精准的舞蹈编程。科技辅导员通过互动装置讲解基础科学原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创新思维,现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展现了科技的魅力。
中国煤炭博物馆的研学环节则带来双重震撼。四维动感影院再现煤炭亿万年的形成历程,模拟矿井实景让同学们感受采煤工作的艰辛。通过观察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模型、光伏发电装置等展项,学生们在研学手册中详细记录能源转型的科技路径,深刻认识到传统能源大省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的探索与实践。
此次活动紧扣山西地域特色,将文化传承与未来视野相结合,此次研学设计注重“知行合一”,既通过非遗技艺传承地域文化基因,又借助科技与能源教育培育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作为“行走的课堂”系列实践的重要组成,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创新,以实践育人模式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文化自信、创新能力和责任担当的新时代少年。
(网易山西 郗艳 通讯员 宋晶晶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