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太原市小店区师范街小学校“尊重·激活·灵性艺术教育月”活动在春日暖阳中拉开帷幕。这场面向1-6年级学生的艺术盛宴,以“低段手作塑童趣,高段绘梦展未来”为脉络,构建起“生活艺术化”与“科技想象化”的双重实践场:
低段(1-3年级)以“轻粘土与手工制作”为载体,鼓励学生用废旧纸盒、纽扣、LED灯等材料,塑造“太空世界”“小科学发明”等主题,在揉、捏、粘的过程中感知材料特性,萌发环保意识与立体创想;
高段(4-6年级)以“长幅巨画”为画布,围绕“科技创造生活·科技点亮未来”,用丙烯、水彩等媒介描绘未来城市、太空基地、智能社区等场景,在宏观构图中探索科技与人文的共生关系。
活动旨在通过分层设计,让低龄儿童在微观创作中触摸艺术的温度,让高年级学生在宏观叙事中放飞科技想象,以美育为桥梁,培养“从生活中提炼美、用创意传递美”的核心素养。
低段:轻粘土与手工的魔法实验室
低年级教室化身“童趣工坊”,孩子们趴在铺满彩纸的课桌前,用轻粘土、纸盒、铁丝编织心中的“小宇宙”:
孩子们围坐一圈,黏土粘在指尖,胶水蹭到袖口,却挡不住他们眼睛里的光——那是全神贯注于创造时,独属于孩童的璀璨光芒。他们用废旧纸盒打造的“星辰号”飞船模型上,两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被郑重地手绘于船身两侧,红色颜料在瓦楞纸的纹理间晕染出庄重的质感,五颗金色星芒沿着舱体弧线排列,恰似飞船在宇宙中航行时始终与祖国的方向遥相呼应,稚嫩的笔触里藏着对航天梦想的炽热向往。
高段:长卷上的科技狂想派对
20米长的白色画布在操场铺展,4-6年级学生或跪或蹲,用画笔在“未来地图”上肆意挥洒:
高年级同学“太空探索”板块充满张力:红色火星上,宇航员用机械臂种植发光植物,远处的“星际列车”拖着金箔镶嵌的尾焰,星云部分采用水彩晕染与盐粒肌理,形成独特的斑驳效果。
师者匠心:三束微光,照亮艺术旅程
三位美术教师——马俊卿、武美娟、武烁——如旋转的陀螺,在两个场区之间织就守护的网:
在低段孩子的黏土里看见星辰,在高段学生的画布上望见未来,更在三位老师的身影中看见教育的温度。这场跨越年级的艺术实践,不仅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关于“创造”的全民启蒙。
从轻粘土到长画卷,从童真稚作到科技蓝图,变的是创作载体,不变的是对“美好教育”的追寻。师范街小学将继续以尊重 激活 灵性艺术为舟,载着孩子们的创意与梦想,驶向更广阔的成长海域——愿每一次艺术的邂逅,都能让生命多一份艺术温暖的褶皱;愿每一次创造的尝试,都能成为点亮灵性艺术未来的星火。
(网易山西 张敏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