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太原市晋源区第四实验小学校的师生开启了一场以“星火燎原,少年强国梦”为主题的清明教育实践活动。英烈,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英烈的深情缅怀,更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一起以英烈为榜样,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勇敢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
在解放纪念碑前,全体老师和同学们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国旗护卫队护送国旗、校旗入场,全体师生肃立,目光注视国旗、校旗,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对先烈的崇敬。
赵长齐英模分享自己的奋斗历程,哽咽道“看到你们佩戴的红领巾,就像看到当年阵地上飘扬的战旗。记住: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而你们,是中国的未来“。
赵长齐同志,1968年出生,1986年入伍,1991年入党,2005年转业,荣立部队三等功2次,荣立太原市二等功1次。曾长期从事退役军人就业服务工作,创办过5个小型抗战博物馆,担任过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军事课外聘教师、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军史资料编辑员,太原市“国防教育辅导员”专家库备案成员,现任山西省爱国拥军促进会红色故事宣讲员、宣传部副部长、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被评为2021年度太原市最美拥军人物、2022年度山西省爱国拥军模范。
学生代表将手持花篮,缓步走向烈士纪念碑,向先烈敬献鲜花。这一仪式不仅是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全体师生的一次深刻教育。
全体师生肃立,进行默哀仪式。在这一分钟里,大家将沉痛悼念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革命先烈,铭记他们的伟大精神。让师生深刻感受到先烈的无私奉献,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历史责任感。
全体少先队员将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首歌曲不仅是少先队的象征,更是对新时代青少年的殷切期望。学生代表用铿锵有力的语言,朗诵红色诗歌,歌颂先烈的伟大精神,在诗歌中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
校领导带领全体师生回顾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强调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性。
学生代表表达对英烈的崇敬之情,并结合自身的学习与成长,阐述如何将英烈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青少年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传递出“少年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强烈使命感。
同学们用准备好的工具,轻轻清扫墓碑,拂去岁月尘埃,让英烈安息之所始终洁净如新。依次献上手中鲜花,这一朵朵鲜花,是大家对英烈无声却炽热的追思。
献花完毕,全体脱帽,当00后学生与同龄烈士隔空对话时,这场祭扫不仅是缅怀,更是两代少年的生命共鸣。在这1分钟里,大家的思绪回溯到那段烽火岁月,英烈们无畏冲锋、舍生忘死的画面如在眼前,他们用生命铸就如今的和平。
同学们有序参观纪念馆、陈列馆,从珍贵的图片、实物和详实的文字中,深度了解革命历史,汲取奋进力量。学生凝视着战役的军号,其表面锈迹与裂痕清晰可见。通过视频讲解再现当时的情景,文物瞬间“活”了起来。当学生指尖触及文物伤痕、耳畔回响冲锋号角、笔尖记录精神密码时,爱国强国的种子已悄然生根发芽。
同学们祭扫活动虽已接近尾声,但对英烈精神的传承才刚刚开始。他们将把内心触动转化为具体言语,相互启发,让英烈精神在交流中扎根更深。
缅怀英烈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文化传承的纽带。请将“爱国”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实践中学思践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英烈之名永垂不朽,让英烈精神代代相传。
清明之际,万物复苏,蜜蜂也在花丛中忙碌穿梭。它们分工明确、团结协作,构建起有序的蜂群世界。此刻,师生们将走进自然,观察蜜蜂,探寻其奥秘。
穿上专业防护服走近蜂房,和老师共同观察六边形蜂巢结构,惊叹于“自然界最省材料的建筑智慧”。见证蜜蜂的“8字舞”,学习不同舞姿代表的蜜源方向与距离,理解生物信息传递的精妙,观察蜂群分工,理解“各司其职”对社会运转的意义,懂得尊重微小生命的伟大。
在这里,天然蜂蜜不再只是瓶中物,而是在孩子们的巧手下,从精心调配,到耐心搅拌,每一步都有甜蜜香气萦绕身旁,仿佛置身于春日蜂场。亲手制成的香皂,让大家体验了一场奇妙又治愈的创作之旅。
打破传统自然教育的边界,让学生在制作蜂蜜香皂时触摸化学的奇妙,在观察蜜蜂舞蹈时破译数学的密码,在塑造蜂巢时感悟艺术的哲思。当孩子们进入其中,他们不仅是生态观察者,更成为了自然智慧的传承者。
此次活动打破传统扫墓模式,通过“红色教育+生态实践”双线并进,让学生在擦拭墓碑中读懂责任,在探秘蜜蜂的活动中理解生命,在情景体验中触摸历史。清明不仅是追忆先烈的时刻,更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契机。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助编 刘佳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