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道,如盐入水,润物无声。”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下,马淑芬语文名师工作室紧扣“聚焦教学目标,让思政浸润高效课堂”主题,于3月27日上午在太原市尖草坪区恒大名都小学校开展深度教研活动。活动以“精准目标导向”为舵,以“思政价值渗透”为帆,助力教师构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的缤纷天地里,每一篇课文都是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窗。韩诗婷老师及闫晓燕老师分别以四年级课题《母鸡》和三年级课题《剃头大师》为课例展示教学实践成果。
《母鸡》:感悟生命的责任担当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宛如一幅细腻的动物素描,勾勒出母鸡平凡又伟大的一生。研读文本时,老师引导孩子们捕捉母鸡的变化——从先前的“讨人厌”到后来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通过对比阅读,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体会到,母鸡为护雏儿,无畏强敌,日夜操劳,不正像生活中默默守护的父母吗?那一刻,感恩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萌芽,许多同学有感而发,分享着自家父母那些藏在日常琐碎里的关怀。
《剃头大师》:童真童趣的欢乐闹剧
闫晓燕老师的《剃头大师》以剧幕情境导入,通过任务群驱动学生深度学习,展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理念。课文里的人物形象鲜明逗趣,为了让孩子们吃透,闫晓燕老师课堂上玩起了“角色扮演”。孩子们用精彩的演绎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整个课堂高潮迭起,生动有趣,学生学有所获。
两篇风格迥异的课文碰撞出了知识与欢乐的火花,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学习盛宴。这场课例展示,不仅点亮了知识灯塔,更让语文课堂成为滋养心灵、放飞想象的沃土。
课例展示结束,马淑芬教研员激励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探寻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领略文本魅力、提升语文素养。
在研讨中,老师们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都肯定了青年教师课堂的创新性,如韩诗婷老师运用AI赋能课堂,有效激起了师生共鸣。同时在研讨环节对于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也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标,明确每节课的目标任务及要求,有序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愿大家永葆农人的耐心,在语文的田野里,以目标为犁,耕好每寸文本的沃土;以思政为种,播撒向善向美的希望;以热爱为光,照亮每个生命的拔节生长!
(网易山西 郗艳 通讯员 戴俊丹 助编 刘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