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可望,沃野新耕。4月1日,太原市迎泽区三晋小学全体师生走进宇文河研学基地,开展“劳动育心,协作同行”主题研学活动。通过农事体验、非遗传承、科学实践等六大课程模块,让学生在躬耕劳作中感悟“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在团队协作里培育“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集体精神。
“一二三,向前拉!”在传统农具体验区,学生们五人一组拉动木质爬犁,在田垄间深一脚浅一脚地翻土。刚开始还嬉笑着比赛速度的孩子们,很快在沉重的木犁前气喘吁吁。五(1)班陈毅喆同学抹着汗感叹:“课本里说‘汗滴禾下土’,今天我真正懂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带队老师适时引导:“这块地要翻够三遍才能播种,而我们平时浪费的粮食,都是这样被汗水浇灌出来的。”
科学实践区传来阵阵欢呼,孩子们正用木棍、绳网制作简易投石车。六(2)班小组起初因支架角度争论不休,直到科学王老师用“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的典故启发思考,他们的“战车”终于把沙包精准投入目标圈时,组员们击掌相庆。经过动手实践,科学原理也记在了孩子们心中。
漆艺工坊内,非遗传承人张老师手持团扇,演示唐代“金银平脱”技艺。孩子们屏息凝神,用镊子将金箔碎片贴在扇面上,拼出蝴蝶、山桃等图案。“漆层要刷七遍才能流光溢彩,就像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代代守护。”当三(1)班杨紫然把自己制作的漆扇举过头顶时,阳光透过金箔折射出点点星光,仿佛千年技艺在童心中苏醒。
草坪上的拔河比赛将活动推向高潮。原本散落的个体在口号声中化作紧密相连的整体,即便手掌磨红、鞋底打滑也不松劲。“我们组输了比赛,但发现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下次一定能赢!”四(2)班梁永君的话让德育王主任倍感欣慰:“比输赢更重要的是学会为共同目标全力以赴。”
活动尾声,每位学生在生态林认领一株树苗。挥锹挖坑、扶正填土、提桶浇水,孩子们郑重挂上写有班级姓名的养护牌。“我要每周都来看它!”孩子们轻轻抚摸嫩叶。这些承载着成长愿望的树苗,将与少年们共同经历风雨,见证劳动孕育的生命奇迹。
夕阳西下,返程大巴满载欢声笑语。学生们怀揣亲手制作的漆扇、沾着泥土的研学笔记,更带着对“团结”与“珍惜”的深刻理解。正如张维校长在总结时所说:“今天在田地间播下的不仅是种子,更是尊重劳动、珍爱集体的品格之芽。”这场行走的课堂,让教育回归土地,让成长扎根生活。
(网易山西 张敏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