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寄哀思,精神永流传。清明节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是进行革命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饮水思源中继承先贤品格,增进爱国、爱党、爱校情感,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特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清明祭扫活动。
3月29日上午,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校组织全体清明祭扫工作人员开展了活动协调会,党总支书记吕新华、教学副校长王钢、办公室主任王果平、安全处主任吕晓中参加了会议,政教处主任韩伟主持会议。
4月2日上午,该校校领导,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年级师生以及部分党员教师,怀着崇敬之心来到牛驼寨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清明祭扫活动。
伴随着嘹亮的国歌声,国旗、党旗、团旗、校旗迎风飘扬。每一次旗手的迈步,都在丈量民族精神的厚度,每一次国旗的舒展,都在书写蓄势待发的明天。雄壮的旋律和歌词承载着革命年代的抗争记忆,同学们追忆先烈事迹,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庄严的仪式是对英雄烈士深切的哀悼和无限的敬仰,一定要牢记历史、珍惜和平,传承先烈为国家和人民牺牲奉献的精神。
纪念碑前的肃静寄托的是对烈士的哀思,是对英雄牺牲的集体追思,也是对民族苦难历史的铭记,新时代的青年要肩负起过去与未来相连的使命,在时代浪潮中奋勇前行。
“站在烈士纪念碑前,为什么我们的脚步轻轻?为什么我们的心情沉重?为什么苍天落泪?为什么松柏也动情?这是一个伟大的地方,播撒着革命的火种,这是一片圣洁的净土,安放着先烈的英灵。”同学们坚定的声音是最长情的告白,请烈士们放心,五三的学子定将努力成为正直善良的人,上进有为的人,自信担当,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用的人。
“站在这里,我们眼前是一座座烈士的墓碑,他们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幸福。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同学们要时刻铭记这些英雄的事迹,传承他们的精神。”德育校长王建军庄重坚定的声音回响在学生耳旁,深入他们的内心。每一个人都应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传承精神,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加此次清明祭扫的全体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默哀致敬、参观纪念馆、为烈士擦拭墓碑等仪式,深切追思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汲取奋进力量。
革命烈士陵园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后人的遗产。纪念馆展出四百多张历史照片和120多件实物,组成六大部分,反映了太原战役的全过程,结尾部分展现了太原新貌。陵园区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墓区呈一字形排列,有2000名烈士长眠在这里。一块块墓碑是铭记的历史,一次次擦拭是精神的传承。
双拥展览馆分为“军民一致血肉情深”“发扬传统鱼水情深”“开拓创新军地双赢富民强军再铸辉煌”等四大版块内容。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物重温从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太原人民与人民子弟兵生死相依、浴血奋战的壮丽凯歌和感人事迹。
祭奠活动既是缅怀与告慰,更是精神与使命的传递。先烈精神永存心间,五三学子将以奋斗告慰英灵,锚定自己的精神坐标,成长为有信仰、有担当的新时代公民。
(网易山西 张丽 闫珊 助编 刘静文)